中移动巴基斯坦子公司排名垫底年复一年

  走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国际品牌标识“ZONG”随处可见,当地人早已不陌生。“ZONG”招牌还常见与红火的中餐馆“捆绑”在一起,但ZONG的实际业绩,远不如看到的那么红火。

  巴基斯坦作为世界第六大人口大国,自2003年加快电信开放以来,逐渐成为国际运营商角逐的市场。2007年初,中国移动以5.6亿美元的代价将巴基斯坦第五大运营商辛姆巴科公司(CMPak)收入囊中,迈出了其国际化的第一步。2008年,中国移动启动其全新国际品牌ZONG。

  然而,时至今日,ZONG都没有新的成员加入,CMPak仍是中国移动海外收购的惟一案例。而中国移动在巴基斯坦长达四年多的努力,换来的是CMPak年复一年行业排名最末的颓人业绩。

  过去五年是巴基斯坦电信业发展的黄金时代,但中国移动由于多项战略失误错失了时机。目前,巴基斯坦运营商的每用户平均收入(ARPU值)接近2.5美元,而中国移动ZONG的ARPU值仅约10元人民币。两年来,尽管ZONG的用户总数从收购时的低于150万增至692万,但与前四家运营商仍差距显著。

  从2010年开始,中国移动开始重新审视巴基斯坦市场战略,也做了各种调整,但效果甚微。“如果连巴基斯坦都做不好,其他地方也不要去了。”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曾在收购巴基斯坦CMPak后如此表示。巴基斯坦与中国睦邻友好,王建宙言下之意:在这样的友邦邻国都做不好,遑论他处?

  在“走出去”问题上,目前的中国移动几乎回到了2004年的起点。从巴基斯坦最大电信运营商PTCL,到国际运营商Millicom,中国移动的海外并购保守有余,进取不足,留下了诸多令人痛惜的败笔。今年以来,王建宙在多种场合提出要加快运营商“走出去”的步伐,并透露中国移动已经制定了海外拓展第二步计划,在关心新兴市场之外,将更多关注跟技术发展有关的市场,合作视野亦拓宽至欧洲、北美、非洲等各地。值此之际,深入探讨过往海外收购的得失经验,应是中国移动推进未来国际化发展的题中之义。

  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一位曾为中国移动海外并购提供咨询服务的中介机构人士,形容中国移动走出去的战略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早在2004年,中国移动即启动了海外战略,目光瞄向海外并购。“每个国家只要有可能的项目,都会去看、去谈,去了很多国家,谈了很多项目。那都是真正地去看项目,而不是坐在家里搜集资料。”上述人士对财新《新世纪》记者称,“那时候中海油、中石油等都还未开始尝试。”

  2004年,中国移动在时任副总经理李跃牵头下成立了海外投资办公室,所尝试的第一单海外收购即巴基斯坦电信(PTCL)并购案。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巴基斯坦就启动了电信私有化进程,直到2003年巴基斯坦正式通过了电信解除管制法案,这一进程开始加速。但是,由于诸多历史原因,PTCL一直居于垄断地位。2005年,为促进电信市场的开放和有效竞争,巴基斯坦政府将其持有的PTCL子公司UFONE的26%股份向国际投资者拍卖,中国移动、新加坡电信、阿联酋电信(Etisalat)、沙特电信等13家跨国运营商进入竞标。最后,Etisalat以26亿美元的报价获胜,远远高于中国移动14亿美元的报价。

  事后,王建宙在各种场合表示并不后悔此次收购,称“若出价过高,市场压力太大”。但UFONE之后几年的市场表现让Etisalat获得了足够回报。巴基斯坦电信管理局(PTA)数据显示,UFONE自2004年以来用户数增长近10倍,到2010年稳定在2000万左右,无论收入还是市场占有率均排名第三,紧跟挪威运营商Telenor,同属行业第二阵营。

  PTCL并购案失利后,Millicom进入了中国移动的视野。Millicom是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国际移动通信运营商,由瑞典电信和媒体集团Kinnevik控股,总部设在卢森堡。该公司主要在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的16个新兴市场国家发展,拥有近1000万名用户。2006年,Millicom有意出售股权。中国移动聘请了中金公司等机构作为财务顾问,准备连同私募股权投资机构贝恩资本一起入股,双方谈判已进入最后签字阶段。

  一位知情人士对财新《新世纪》记者透露,当时Millicom的市值大概56亿美元,投行帮中国移动计算的估值为40余亿美元。最终,中国移动因担心新兴国家政治风险太大,收购后难以管理而放弃。但后来,Millicom的市值曾最高涨到了150亿美元。

  然而,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巴基斯坦电信运营商PAKTEL是Millicom全球十几个子公司中业绩最差的一家子公司,在中国移动收购Millicom时投行对其估值为零。但两年后,中国移动却以5.6亿美元收购了PAKTEL,后改名为CMPak。

  PAKTEL当时号称巴基斯坦第五大运营商,但实际上该国全部六家运营商中排名第六的Instaphone已濒临退市边缘,2009年Instaphone的用户数完全归零,这意味着,PAKTEL从一开始就是行业之末。

  “王建宙考虑巴基斯坦是长期友好邻邦,政治上无风险。当时巴基斯坦也政局稳定,经济正常,穆沙拉夫在位子上也很稳当。”上述知情人士称。

  王建宙一直把巴基斯坦当做实施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一步。中国移动在2006年-2007年间的公司重要文件中,屡屡提到国际化,称在未来几年要让国际化收入占到总收入重要比例。“我们理解,‘重要比例’至少要达到20%吧?但现在基本上连零头都没有。”上述人士称。

  贻误战机

  上述中介机构人士对财新《新世纪》记者称,无论是行业属性、国际形势,还是自身资金实力,中国移动都是最应该做且最有可能做海外并购的中国公司,“遗憾的是并没有做好。巴基斯坦人口多,移动电信起点低、基数大,回头来看,2007年到2009年巴基斯坦电信行业的市场表现超过了我们当初的预测,可见当时的估值并不算过高。”

  2009年-2010年,是巴基斯坦政治经济局势特别复杂的两年。政治上,穆沙拉夫下台后各种政治动乱频出;经济上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也持续低迷。PTA称,巴基斯坦移动行业也经历了一段艰难的时期,但很快,下跌的电信数据指标便趋于稳定。2009年-2010年财年总用户仍增长5.1%,总收入较上财年增长了11%。

  PTA向财新《新世纪》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2006年7月中国移动介入收购之时的用户覆盖率仅为39%,在此前的2005年为22%,2004年仅有8%左右,这种急剧增长的新兴市场特征正是吸引国际投资者之处。2006年至2009年正是巴基斯坦电信市场增长最为迅猛的阶段,2007年的用户覆盖率直线上升为54%,2010年则稳步增长到61%,目前的电信市场增长已趋于平稳。

  然而,正赶上巴基斯坦高速增长时期的中国移动,投入逐年递增,却并没有因此获得高回报。中国移动进入巴基斯坦以来,包括铺设基站、市场营销等在内的各项投入已超过20亿美元。与整体行业增长及其他运营商的持续高速发展相比较,ZONG发展缓慢。而政治经济等外因显然不足为据,最重要的还是运营商自身的决策与战略失误。

  有中国移动派驻巴基斯坦的工作人员回忆称,中国移动在很多项目采购上采取“坐山观虎斗”的策略,迟迟不做项目决策,任由中兴、华为、爱立信等设备供应商激烈争斗。虽然最后中国移动获得了几乎最划算的供应商价格,但也耽误了市场发展的最佳时期。

  2008年,中兴通讯宣布与中国移动巴基斯坦子公司CMPak正式签订了GSM基础建设二期扩充的合同,总价值1亿美元。此次扩充主要覆盖巴基斯坦中部地区,这一地区人口占全国超过一半,也是该国GDP最高的地区,因此成为巴基斯坦电信运营商最重要的通话服务争夺区域。

  中国移动收购CMPak从2006年开始谈判,2007年1月即已谈成,但直到2008年,中国移动才真正启用其全新的国际品牌“ZONG”。而此时,Mobilink、Telenor、Ufone、Warid等其他四大运营商都早已站稳了脚跟。“我记得刚收购的时候,CMPak用户大概100多万,但好多都是假用户,或者是那种用一次性卡的用户。2009年底大概也就五六百万的样子,而且还有很多水分,但是其他几个运营商都是每年千万级别的增长。所以指望巴基斯坦子公司盈利,基本是不可能的。”上述中国移动派驻巴基斯坦员工称。

上一页

1


微信扫描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扫码关注5G通信官方公众号,免费领取以下5G精品资料
  • 1、回复“LTBPS”免费领取《《中国联通5G终端白皮书》
  • 2、回复“ZGDX”免费领取《中国电信5GNTN技术白皮书
  • 3、回复“TXSB”免费领取《通信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工艺图解
  • 4、回复“YDSL”免费领取《中国移动算力并网白皮书
  • 5、回复“5GX3”免费领取《R1623501-g605G的系统架构1
  • 7、回复“6G31”免费领取《基于云网融合的6G关键技术白皮书
  • 8、回复“IM6G”免费领取《6G典型场景和关键能力白皮书
  • 本周热点本月热点

     

      最热通信招聘

      最新招聘信息

    最新技术文章

    最新论坛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