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清零之争”带来的启示

  刘旭彬

“流量清零之争”带来的启示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运营商就“流量清零之争”提出的“鸡腿论”一时间引起热议。与此同时,事件的缘起“长沙律师起诉移动流量计费案”被法院给出了原告一审败诉的判决。随着原告的上诉,流量计费问题必将引起更加广泛的关注。

  近几年,随着通信消费逐步升级,资费问题渐渐成为消费者投诉的热点。从2G时代到4G时代,通信资费的下降有目共睹,消费者的选择也日益增多。而关于套餐资费的投诉也呈现出复杂化的趋势,其中反映出的问题值得深入思考。

  抛开“流量清零之争”双方的理由与对错不谈,事件争论的本身对运营商可能有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流量消费的大趋势必须重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OTT等业务盛行,运营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消费者的通信习惯正在并将继续发生重大改变。不论是此次的“流量清零之争”还是关于“4G时代一夜丢房”的调侃,都是“传统语音业务消费”向“流量消费”转型过渡的鲜活体现。未来消费者对于流量的“斤斤计较”必将成为常态。因此,运营商必须具备流量经营2.0版本的新格局思维,力争与消费者实现流量经营的共赢生态。

  第二,用户经营工作仍面临破题。在关于“流量清零”的问题上,不同的运营商实际上有不同的做法,清不清、清多少、何时清,尚无定论。所以说是否“清零”仅仅是手段问题,核心还是用户经营工作中存在部分不足。事件争论的焦点,是消费者希望能更多地享受流量消费(至少是套餐内),以便使成本投入带来最大的效益。对于老用户来说,达到这一目的的主要方式有“为超额流量付费、添加定制包、提高套餐层级”三种。但上述方法均增加了消费者的使用成本。另外,部分流量包的定制也分“忙时闲时、省内省外”。因此,除非日常消费习惯有明显变化,存量用户对增加成本的方案必然动力不足。据了解,新用户少有类似投诉,原因可能与入网之初套餐的设计以及部分优惠叠加有关。虽然在理论层面,关于新、老用户的发展成本与价值贡献早已被深入研究,但现实执行层面依旧存在难以忽视的偏差。

  第三,运营商精细化管理需要深化。客观地说,面对相应投诉,运营商采取了部分改进措施,比如优化升级系统、设置各类提醒等,但距离消费者的现实需求还有一定差距。一是,经营类文本应该更加规范严谨。法院对于“流量清零诉讼”的判决依据是“综合词句意思、合同目的、交易习惯以及诚实信用原则来确定”其真实含义。但与此同时,对于“格式合同”作出不利于出具方的解释也是一种可选择依据。近年来,信息消费结构日益复杂,对于“流量”等内容的具体属性亟须明确。因此,运营商需要对各类经营文本尽快进行符合现实的修订。二是,用户细分工作还需加强。目前,上海等地的运营商表示将陆续推出季度套餐,并承诺流量将可以挪用。但此举只是拉长了消费时长,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归根结底,运营商还是要基于用户数据分析,精细化产品套餐设计。部分运营商曾经推出过“搭积木”式的套餐,语音和流量的搭配均由用户自主定制。虽然上述套餐尚有需要优化的地方,但是设置初衷还是值得赞许的。


微信扫描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扫码关注5G通信官方公众号,免费领取以下5G精品资料
  • 1、回复“LTBPS”免费领取《《中国联通5G终端白皮书》
  • 2、回复“ZGDX”免费领取《中国电信5GNTN技术白皮书
  • 3、回复“TXSB”免费领取《通信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工艺图解
  • 4、回复“YDSL”免费领取《中国移动算力并网白皮书
  • 5、回复“5GX3”免费领取《R1623501-g605G的系统架构1
  • 7、回复“6G31”免费领取《基于云网融合的6G关键技术白皮书
  • 8、回复“IM6G”免费领取《6G典型场景和关键能力白皮书
  • 本周热点本月热点

     

      最热通信招聘

      最新招聘信息

    最新技术文章

    最新论坛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