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4G丢房子”逻辑可笑:4G套餐应更简单

  本报记者 胡小娟

  这段时间,用“压力山大”来形容4G真是一点儿都不为过。发牌前的压力自不用说,发牌之后关于网络、终端、资费的讨论持续不断,4G用户以及非4G用户纷纷加入“吐槽”大军。可以说,自打各地陆续公布4G资费标准后,网络上的调侃就没停过。先是“50元套餐6秒用光,4G堪比工薪阶层开劳斯莱斯”,再是“睡一觉起来,手机4G没关,发现房子是移动的了”。2月12日,海峡都市报一篇题为《忘关手机4G 1GB流量瞬间跑光》的报道又在网络上被大量转载,原本处于舆论焦点的4G资费又被热炒了一番。

  这些有关4G天价费用的说法为何总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广泛关注并引发热烈讨论? 当当网 CEO 李国庆 1月28日发出“房子一夜归移动”的微博,更是在24小时内得到近3万次转发,传播速度之快令人咋舌。这些调侃的逻辑其实颇为可笑,部分媒体的跟风炒作也相当不严谨。据了解,对于海峡都市报《忘关手机4G 1GB流量瞬间跑光》这篇报道,福建移动经与报道记者联系确认,报道中的“受害者”郑女士并没有使用4G服务,甚至不是中国移动的客户。

  不管是无逻辑的调侃还是编造的新闻,有一点是可以确认的:数以万计的转发和评论凸显了消费者对4G资费更简单、更透明的期待。

  其实,早在有人质疑4G“50元套餐6秒用光”之时,就已经有运营商人士和业内专家作出过专业解释:4G之快,在于提升网速延迟等待时间,让用户上网等待时间更短。“睡一觉起来,手机4G没关,发现房子是移动的了”的段子发出后,释疑也不少。中国移动回应称,有双封顶、勤提醒、套餐组、加油包四道防线,这种事绝不会发生,4G业务不容易出现天价账单。

  而且,抛开运营商的流量提醒、双封顶等保险机制不说,用户作为能控制自我行为的个体,是能够对自己的通信消费进行合理控制的。这是基本的常识,就像几乎没有人会购买超过自身支付能力的商品一样,也极少有人会选择超出自身需求的手机流量套餐。即使有大流量的需求,用户大多会根据自身情况对流量消费进行控制,而不会在选择某个流量套餐后毫无节制地消费。所以,手机流量的多少与网速快慢并无关系,同样与时间也不直接相关,内容的大小才是决定流量多少的因素。

  然而,对于各种分析和解释,“吐槽”者并不买账,4G天价的段子依旧不断,显而易见的逻辑错误继续被故意忽视。对于这一现象,估计通信业人士已是见怪不怪了。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通信业一丁点儿风吹草动都能成为热议话题。在这个手机已成生活必需品的年代,民众对电信资费相当敏感。一方面,人们期待更快的网速以获得更好的上网体验;另一方面,尽管电信资费年年下调,却仍有人不满意。“用4G丢房子”的笑话,在敏感群体这里就不是笑话而成了事实。因此,尽管运营商疲于解释,4G网速和流量本身的逻辑却仍被忽略。诸多的转发、评论和点赞,间接成为对电信资费过高的一种情绪宣泄,不少人则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对4G资费的担忧和不适。而一些媒体特别是网络、微博,在报道时为夺人眼球,刻意将标题拟为“4G虽快 资费太贵”、“4G资费高 一夜醒来房子归运营商”等,误导之下聚集起的是所谓的受害者心理,让人不假思索地一边倒,齐斥运营商。众多批评性言论,甚至让不少准备尝鲜4G网络的人望而却步。

  除了对资费敏感外,用户也大多对资费体系不甚了解。在4G资费上,目前中国移动4G套餐分两类,一类是固定组合型套餐,分5档,一类是自选型组合套餐,含流量(7档)、话音(7档)和短信、彩信等套餐包。此外,各地也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流量促销活动。尽管已经化繁为简,但数十种组合也足以让消费者犯晕。对消费者而言,价格越低越好,计费名目则是越简单、清晰越好。

  调侃归调侃,资费着实是消费者接受4G的心理阻碍。随着越来越多消费者使用4G,人们期待着更简单明了的套餐、更优惠的价格以及更好的服务。当然,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我们可以预见,随着4G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4G资费也会更加亲民。


微信扫描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扫码关注5G通信官方公众号,免费领取以下5G精品资料
  • 1、回复“LTBPS”免费领取《《中国联通5G终端白皮书》
  • 2、回复“ZGDX”免费领取《中国电信5GNTN技术白皮书
  • 3、回复“TXSB”免费领取《通信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工艺图解
  • 4、回复“YDSL”免费领取《中国移动算力并网白皮书
  • 5、回复“5GX3”免费领取《R1623501-g605G的系统架构1
  • 7、回复“6G31”免费领取《基于云网融合的6G关键技术白皮书
  • 8、回复“IM6G”免费领取《6G典型场景和关键能力白皮书
  • 本周热点本月热点

     

      最热通信招聘

      最新招聘信息

    最新技术文章

    最新论坛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