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号软件成诈骗左右手 个人信息成主因

  本报记者 张建霞

  近期,有关不法分子利用“改号软件”进行诈骗的报道频频进入人们视野。据悉,骗子利用改号软件,对原有号码进行更改,显示犯罪分子想要的号码,进行诈骗。“改号软件”使诈骗分子使用的犯罪号码更具隐蔽性,颇受诈骗分子的“青睐”,成为滋生诈骗的温床。严重危害了通信秩序和个人信息安全。

  “改号软件”屡禁不止,甚至日益猖獗,除了背后的利益链外,更为重要的原因还在于个人信息泄露严重,让不法分子有机可趁。因此,想要真正杜绝此类事件发生,有关部门的监管工作诚然重要,但民众提高自身警惕也必不可少。

  改号软件成诈骗新手法

  据《新京报》日前报道,网友张小姐使用某软件时绑定了自己的信用卡账户。9月下旬,她的手机接连接到几十条验证短信,经过查询后发现,自己的银行卡被盗刷了2.7万元。据了解,张小姐的卡片信息和手机号被不法分子从网上获得,并通过改号软件致电银行将张小姐的手机号改为盗用者的手机号,手机动态验证码被发送到了盗用者手机。

  其实,网友张小姐碰到的事件并非个案,利用改号软件进行诈骗,早已成为不法分子驾轻就熟的作案手段。《扬子晚报》此前就报道,有不法分子利用改号软件,冒用12333电话进行诈骗。不少南京市民接到12333电话,称“社保基金没有领”“医保卡被盗刷”“社保卡即将升级”等骗局。可12333热线主要是用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策业务咨询等服务,不会通过电话方式联系市民要求办理相关业务,也不会要求市民另行拨打其他电话。

  据悉,改号软件是通过网络IP转换让拨打出去的电话号码在对方手机上显示为任意号码的一种新型应用软件,具有可以任意更改显示号码、无法查找呼叫原号码及隐蔽性强等特点。目前,这些利用改号软件进行电话诈骗常见的情形大致可以归为三类:首先是篡改为银行、电信等办公电话进行诈骗,其次是将手机号码篡改为公安、检察机关等向社会公布的办公电话号码,冒公职人员进行诈骗;最后是欺骗性最强的将号码篡改为受害者亲友的号码,谎称亲友出事来进行诈骗。改号软件让一些原本很容易被识破的诈骗方法似乎变得更加“真实合理”,使得老百姓防不胜防。

  另外,笔者获悉,电信运营商从技术层面无法阻止“改号”。因此,对用户来说无疑是少了一道保护的屏障。如果接到投诉,运营商可以关停不常见数字组合开头的违法号码;但如果诈骗分子改成普通固话或者手机号码,运营商们则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他们没有执法权,不能贸然关停,否则会导致误伤合法用户的局面出现。因此,想要追查到始作俑者,关停不法分子的原号必须要公安机关与运营商的相互配合。

  个人信息泄露致改号软件横行

  “改号软件”在国内市场活跃已久,政府也多次严打。今年7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也明确要求各地严厉查处利用互联网销售“改号软件”等国家明令禁止销售商品或服务的违法行为,涉及刑事犯罪的将移送公安机关。然而,许多不法分子利用“改号软件”进行诈骗的行为依然屡禁不止。目前,这类不法软件的销售商虽然无法在实体店上公开销售,但仍然能通过自有的博客、微信等网络渠道兜售。在“ 百度 ”上输入“改号软件”,发现有许多网站有提供改号软件的下载,有的还有别名“改号王”,并且搜出许多销售此类软件的网站。

  毋容置疑,互联网和通信行业的迅猛发展,在为人们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为不法分子提供了“水涨船高”的诈骗技术和渠道。但骗子屡屡得手的原因追根究底还在于个人信息的泄露和市民警惕意识的缺乏。

  就改号软件的犯罪特征而言,不管诈骗分子采取哪种形式进行诈骗,都需要精确地掌握受害者的基本信息,姓名、电话号码、甚至是身份证号码和家庭住址等。然而。随着互联网、通信、二维码等技术的普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个人信息的频率不断增多,个人信息遭到泄露的可能性随之加大。比如,莫名奇妙收到一些银行理财、保险公司推荐保险、成为什么电视节目的幸运观众的垃圾短信;电子邮箱时常收到细分客户的营销广告等。在如此状况下,我们越来越像一块透明的玻璃,在别有用心的诈骗分子面前“不堪一骗”。给不法分子利用“改号软件”进行诈骗了屡试不爽的机会。

  防范个人信息安全是根本

  利用“改号软件”进行诈骗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电信专家马继华表示,“骗子发诈骗信息也是分人群的,他们会分析哪个号段的成功率高,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诈骗。”应对改号软件,除了必要的防范,根源上还是要尽量少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防止被骗子盯上。那么,防止类诈骗事件的发生需要哪些努力呢?

  切实维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离不开法制建设、社会管理和公众参与的齐心协力。因此,第一,应加强对信息收集和管理部门的监管和教育。通过道德教育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责任心和自律水平,能从一定程度上减缓个人信息的泄露的严重程度;第二,应尽快完善相关的保护个人信息的法律法规。目前,我国法律缺乏完善的集中的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体系,难以发挥相应的法律约束力、和震慑力。

  就公民自身而言,应重视个人信息的保护。在遇到登记个人信息的情况时,多个心眼,多一分戒备之心。其实所有的诈骗行为都离不开关于钱的交易。“改号软件”诈骗亦是如此。因此,在接到陌生人电话时,不管号码是否熟悉,都不要“见钱眼开”,对方与自己提到钱时要多一份心眼。


微信扫描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扫码关注5G通信官方公众号,免费领取以下5G精品资料
  • 1、回复“LTBPS”免费领取《《中国联通5G终端白皮书》
  • 2、回复“ZGDX”免费领取《中国电信5GNTN技术白皮书
  • 3、回复“TXSB”免费领取《通信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工艺图解
  • 4、回复“YDSL”免费领取《中国移动算力并网白皮书
  • 5、回复“5GX3”免费领取《R1623501-g605G的系统架构1
  • 7、回复“6G31”免费领取《基于云网融合的6G关键技术白皮书
  • 8、回复“IM6G”免费领取《6G典型场景和关键能力白皮书
  • 本周热点本月热点

     

      最热通信招聘

      最新招聘信息

    最新技术文章

    最新论坛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