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短信转向返工返校潮 技术心理防范缺一不可

  本报记者 赵天新

  春节已过,各地迎来了“返工返校”潮,然而不法分子也紧跟形势打起了“返工返校”一族的主意。“骗学费”、“假罚单”、“扮房东”、“伪车票”等违法欺诈内容的垃圾短信层出不穷。

  俗话说,老鼠赶冬贼赶年。对此,各地警方频频提醒民众提高警惕谨防上当,但是仍有不少民众疏于防范,陷入了不法分子精心设置的短信诈骗圈套。

  节后诈骗短信又辟“新领域”

  传统的短信诈骗手段包括:冒充熟人虚构事实进行诈骗、虚构家属出事诈骗、以汽车“退税”为由实施诈骗、信用卡消费诈骗、以中奖名义进行诈骗、发布卡号让人“打款”诈骗、发布虚假贷款融资信息诈骗、发布招工、招生信息诈骗、发布低价购物信息诈骗、购买二手车或超低价格车辆诈骗等等。但是,与春节期间的“中奖短信”有所不同,诈骗短信的幕后黑手翻新了手段蒙惑人心,不少人屡屡上当受骗。

  节后各地大中小学陆续开学,返校的学生和为孩子筹集学费的家长都成了不法分子的“眼中肉”。不法分子编造各种形式的诈骗短信瞄准了涉世不深的返校学生。以“廉价学生车票”、“奖学金的发放”、“廉价的手机买送活动”等为内容的诈骗短信根据学生群体的特点具有极强的针对性,诱骗单纯的学生群体上当。有的犯罪分子也将目标瞄向护送学生的家长,据部分学生家长反映,频繁收到“新学期已到,请将新学期学费打入指定账户”更有甚者编造学生在校“遇车祸”、“生病住院”等借口,骗取家长向指定账户汇款。

  节后返工“求职招聘”成诈骗短信又一花招。节后是外来人口的返城高峰期,犯罪分子常会利用人们求职心切的心理,以各种方式诈骗短信骗取非法钱财。据统计,此类犯罪通常为:一发布招聘短信等,骗取受害人的报名费、中介费、服装费等;二是假冒中介机构,收取各种名目的费用;三是以疏通关系为名诈骗钱财。

  “异地罚单”纷纷来,交通违章诈骗短信盛行。春节过后,不少人刚从老家回来,有的会收到一条短信“您于某月某日有一次交通违章未处理,请速与交警联系,将违章费用转入指定账户。”泉州的李先生向记者反映,自己刚好从老家回工作地福州,相同的时间正巧有开车出行的行为,如此巧合的诈骗短信致使李先生十分担心。

  “老瓶装新酒”屡骗不爽

  短信诈骗是近年来不法分子使用较多的诈骗方式。但是这种大家熟知的“老手段”却仍然拥有“生存的市场”,常常能在不同时段骗取不同阶层民众的钱财。

  不法分子根据节后的各阶层的特点翻新着诈骗的手段,用不同内容的诈骗短信诱骗着受害者上当受骗。诈骗短信的内容均为精心策划设计的“台词”,针对不同群体的心理特征“量身定做”不同的诈骗短信,步步设套,一旦疏忽防范便会损失钱财。

  据警方介绍,此类短信诈骗的作案人员以团伙居多,内部分工明确,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他们多使用异地手机号码发送短信,有些狡猾的违法分子还将异地手机与本地的一号通号码捆绑起来,容易令人误以为是市内的固定电话,放松了警惕。不仅如此,现在越来越多的犯罪分子选择短信群发器和群发软件等专用工具发送信息,短信发送数量巨大,专门利用受害人的麻痹大意为自身牟取利益。

  犯罪分子一般采取漫天撒网的方式,在某一个号段、地区拨打电话或者发送短信。受害者既有学生、教师、务工人员,还有公务员、企业老板等等,可以说社会各阶层都成为了诈骗分子的目标。不法分子在以“点对点”方式群发诈骗短信的同时还狡猾的变换发送号码,致使受骗波及面较宽,社会影响十分恶劣。

  整治乱象仍需要多方联动

  避免上当受骗,自身心理防范是关键。目前我国移动电话用户已经超过了11亿,诈骗短信的接收者的范围越来越大,当手机用户收到诸如“转账”、“核查账户”等等与个人自身财产相关的短信内容时,应做好核对工作。核对发送短信的电话号码是否为陌生号码;即使是熟人的号码,也要电话核对短信内容是否是其本人所发送的;转账前与收款人核对银行账号、收款人姓名等信息是否一致,最为主要的是,不要对诈骗短信上面具有极强诱惑性的诈骗内容存在侥幸心理,勿贪图小便宜,遇事留个心眼。当存在异议的时候应与当地警方取得联系,或去该事件所涉部门取得联系确认事件的真伪,以免上当受骗。

  防范诈骗短信,设置技术门槛是手段。随着智能APP的发展,目前拦截骚扰与诈骗短信的手机安全软件也正变得更加智能化,手机用户提升手机安全意识非常重要。手机用户也可以安装诸如手机管家、手机卫士等手机安全软件来防止掉入诈骗陷阱。与此同时,手机用户也有必要定期给手机进行安全检查和病毒查杀。

  此外,个人信息包括手机号等隐私资料的有效保护也是杜绝诈骗短信、垃圾短信等不法骚扰的关键。从这一点来说,打击短信诈骗需要多方联动从源头上遏制这一乱象。在相关的法律保护方面,我国首个个人信息保护国家标准已经月2月1日起正式实施。从“无标可依”推进到“有标可依”,最终升级为“有法可依”,才能真正令保护个人信息安全。而目前公民个人信息泄露很多是工商、医疗、银行等行业的内部人员所为。通过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加强行业监管来保护公民信息安全已经迫在眉睫。

  远离短信诈骗的骚扰,确保自身利益不受节后诈骗短信的侵害,需要多方的努力和全民的警惕与监督。


微信扫描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扫码关注5G通信官方公众号,免费领取以下5G精品资料
  • 1、回复“LTBPS”免费领取《《中国联通5G终端白皮书》
  • 2、回复“ZGDX”免费领取《中国电信5GNTN技术白皮书
  • 3、回复“TXSB”免费领取《通信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工艺图解
  • 4、回复“YDSL”免费领取《中国移动算力并网白皮书
  • 5、回复“5GX3”免费领取《R1623501-g605G的系统架构1
  • 7、回复“6G31”免费领取《基于云网融合的6G关键技术白皮书
  • 8、回复“IM6G”免费领取《6G典型场景和关键能力白皮书
  • 本周热点本月热点

     

      最热通信招聘

      最新招聘信息

    最新技术文章

    最新论坛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