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短信遇冲击陷滞涨 OTT业务驱动转型

  本报记者 符周顺

  无论是过年还是过节,短信祝福总少不了。从运营商节日的短信业务量上看,这项传统业务的发展态势变得越来越纠结。近日一则“去年我国短信量同比减少20%”的消息在业内引发了热议。据多家媒体报道,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创始人胡延平透露,从2012年的全年数据来看,电信运营商短信量比去年下降20%,彩信量下降25%,电话业务量甚至也下降了5%。

  对于去年国内运营商短信量同比减少20%的说法,记者采访了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他认为短信量减少20%的统计数据不靠谱,因为国内三大运营商去年12月份的运营数据还未出炉,无法统计2012年全年的情况,而根据工信部截至去年11月底的统计数据,移动短信业务量同比增长了2.3%,和减少20%的数据相距甚远,付亮认为,运营商短信业务开始进入滞涨状态。移动互联网OTT业务异军突起,运营商需要更多地探索和移动互联网公司的共赢模式。

  语音对短信替代作用在增强

  据工信部的统计数据,截至2012年11月底,我国三大运营商移动短信业务量比去年同期增长2.3%,与2011年、2010年相比,2012年短信业务量增长缓慢,2011年年增幅是6.4%,2010年为6.8%。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移动2011年短信业务的收入出现了首次下滑。

  付亮认为,首先,从短信总量上来说事实上是在增长,只是增速放缓。其次,由于短信的价格在缓慢下降,所以导致了运营商短信方面的收入在2011年的年报中就出现了负增长。这种情况符合通信业整体的发展趋势,随着语音价格的下降,语音对短信的替代作用在增强。

  具体来说,由于运营商近几年移动业务的快速发展,加上国内三大运营商激烈的市场竞争,不管是2G还是3G,语音通话的资费都得到了大幅下降。十年前,运营商语音通话业务0.4元/分钟并且是双向收费,而如今每分钟本地通话资费已经降至0.1元甚至更低。相对而言,短信资费下降的空间不大,基本维持在0.1元/条。相比于每分钟通话所传递的信息量,短信70个字所包含的信息有限,因此在资费不断下降的背景下,语音通话对传统短信业务的替代作用越来越强。

  短信消亡论言之尚早,OTT业务驱动运营商转型

  虽然短信业务在萎缩,但这并不意味着运营商传统的短信业务将走向消亡。短信的长期变化趋势还很复杂,虽然其已步入停止增长阶段,但是否会大幅下滑,甚至被替代还言之尚早。

  付亮认为,运营商短信业务还有其优势所在,特别是在商务、信息化应用等领域。业务类型在转变,运营商短信的角色也需要转变。目前国内移动用户总数已经超过11亿,过去运营商短信业务更多的是体现在人与人点对点的通信,而信息化应用领域则可拓展到人机交互的应用上。例如互联网的社交应用,用户无论是注册使用微博、微信还是其他的互联网社交应用,大多数都需要进行短信验证,这就是体现了运营商短信所具备的优势。

  从大趋势上看来,国内运营商的传统短信业务已经滞涨,就目前的情况看,将短信业务增速放缓甚至下降的原因归结于微博、微信的冲击有些言过其实。但不可否认的是,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冲击是未来短信业务面临的最大挑战。

  付亮认为,过去运营商短信被替代主要是语音资费的下降,直到2012年年底才明显出现移动互联网应用冲击短信的现象。移动互联网时代,通信网络内部出现了互联网的替代关系链,最典型的就是微博、微信、移动QQ等开始冲击短信业务。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快速繁荣,整体类短信的业务总量其实是在增长的,市场空间不断扩大,这也就是通信产业链价值被延长的部分。

  短信业务面临的挑战只是运营商转型背景的一个缩影。电信业的开放已是大势所趋,面对移动互联网的汹涌潮水,无论是政策的导向还是市场竞争的发展,传统电信运营商面临的挑战已经很严峻。

  搭建智能管道探路OTT共赢模式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繁荣以及人们沟通交流方式的转变,各种即时通讯应用大行其道,以其省钱、方便、体验优秀等优势对运营商传统的语音、短信业务带来冲击,这直接造成了电信运营商和移动互联网巨头两大阵营的直接对垒。

  目前看来,电信运营商和移动互联网巨头更多的还是合作的关系,二者的竞争主要集中于通信和互联网的交叉地带。付亮认为,出于未来转型以及对通信产业主导权把控的考虑,电信运营商更多的精力应该放在智能管道的搭建上。

  正如业内人士知名科技博主周双阳所言,运营商和应用服务提供商不会是敌人,充其量也只是合作的竞争关系,就像超市的管理者一样,虽然自己有时也制作一些产品,但他绝不会嫉妒其它在超市卖得好的产品,而是尽全力去帮助他们,当然一些制假等违规产品是一定要管理的。

  其实在这一点上,国内三大运营商也已经有了共识,三大运营商都已经搭建了创新孵化平台,吸引移动互联网上的合作伙伴,同时和腾讯、新浪、百度等互联网巨头都进行了业务合作。2012年,中国电信八大应用基地开始分批独立运营谋求上市;中国移动正酝酿整合基地业务,成立互联网公司统筹运营,同时收购科大讯飞;中国联通方面也已经成立了专业化的云计算公司支撑转型。三大运营商纷纷从运营思维、公司机制、业务模式等方面进行探索,搏击移动互联网蓝海。

  无论是成立专业化的互联网公司,还是搭建移动互联网创新孵化平台,甚至是直接进行移动互联网应用内容的创新开发,付亮认为,运营商的智能管道策略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有选择地去做一些自己擅长的业务,有选择地开放自身的电信能力,在与移动互联网巨头的合作过程中实现优势互补。

  2012年,在微信、微博等移动互联网应用大红大紫的背景下,电信运营商和移动互联网巨头甚至一度剑拔弩张。进入2013年,电信运营商转型成效将进一步显现,运营商和互联网两大阵营的竞合依然是通信业转型发展的主旋律。


微信扫描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扫码关注5G通信官方公众号,免费领取以下5G精品资料
  • 1、回复“LTBPS”免费领取《《中国联通5G终端白皮书》
  • 2、回复“ZGDX”免费领取《中国电信5GNTN技术白皮书
  • 3、回复“TXSB”免费领取《通信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工艺图解
  • 4、回复“YDSL”免费领取《中国移动算力并网白皮书
  • 5、回复“5GX3”免费领取《R1623501-g605G的系统架构1
  • 7、回复“6G31”免费领取《基于云网融合的6G关键技术白皮书
  • 8、回复“IM6G”免费领取《6G典型场景和关键能力白皮书
  • 本周热点本月热点

     

      最热通信招聘

      最新招聘信息

    最新技术文章

    最新论坛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