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是否将死:“非短信”便宜又方便

相关专题: 中国移动 5G

  凌晨一点,徐晓林神色疲惫地从晚点的飞机上走下来,一边走一边查看自己的手机,并不时对着手机的麦克风说上几句。但让人奇怪的是,他并没有将手机紧贴在耳边,而是将手机横起放在嘴边,颇有些对讲的味道。

  没错,他没有在打电话,而是在使用语音微信——这是一款目前在年轻人中十分流行的即时通信软件,而且正在成为了越来越多的人发送信息时首选的工具,至于短信,“我现在已经很少用了,10元的包月短信套餐,基本上都用不完。”徐晓林如是说。

  现状1:不发短信玩KiK

  随着移动互联网概念的走红,应用软件创新目前正呈现出日新月异的状态,尤其是具有社交性质的即时通信类软件的崛起,更是在年轻人市场掀起了一阵阵风潮。微信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与之并行的还有第三方应用开发商提供的米聊、Youmi,手机厂商如苹果三星提供的iMessage、Chaton以及电信运营商推出的飞信、翼聊等,这类具备QQ即时通信特点又主要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上使用的应用程序都有着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和用户手机的原有通讯录紧密结合,因此又被统称为基于手机通讯录的社交软件,简称KiK。

  和传统的手机短信服务相比,KiK软件具备两大特点:一是极致简单的跨平台服务能力。举个例子,苹果推出的iMessage就能够地在iOS和Mac OS设备之间自由沟通,移动的飞信也能在iPhone、Android和PC之间无障碍交流;另一个特点则是“免费”。和传统短信不同,KiK软件基本上通过互联网数据通道进行信息传输,其成本以KB计算,相对于传统短信按条计算便宜很多,因此很多厂商都为此打出了“免费”旗号来吸引用户。

  “的确很省钱。”徐晓林和记者算了笔简单的账,“10元包150条短信,一条短信可以容纳70个中文字,这还要算上标点符号,也就说10元最多可以发10500个字,但是10元可以包30MB流量,约等于2.5亿个bit,一个汉字2bit,那么10元的流量差不多可以发1.25万个字了,这里面差了上万倍,你说能不便宜吗?”

  现状2:短信使用率低

  凭借着这种高性价比,以微信为代表的KiK类软件的崛起,的确已经让短信这项曾经是运营商吸金法宝的增值服务呈现出了疲态。据中国移动历年发布财报数据显示,2007年底其用户数为3.693亿,当年短信发送共计5027亿条。到了2011年底,中国移动用户数达到了6.96亿,年短信发送量为7361亿条。五年间,中国移动全部用户的短信发送量增长了46.4%,看似不错,但是如果对比五年间中国移动用户总量高达89%的增幅,我们却不难发现,短信业务增长的脚步已经悄然放缓。

  不仅如此,平均到每个用户上,我们更会发现短信在手机用户使用比重中的下滑。以上述数据计算,2007年,中国移动用户人均月发送短信113条,而到了2011年,这一数字则减少到88条。也就是说,五年过去,用户发送短信的平均每月条数不增反而下滑了22%,这无疑是一个值得运营商警惕的信号。

  其实不仅是中国,在全球市场,运营商短信收入的减少也是一种普遍现象。据市场研究公司Ovum的最新报告预测,到今年底,因为智能手机用户转用免费短信应用,全球电信运营商的短信营收预计将损失230亿美元,2016年这一数字将增加至540亿美元,营收流失扩大至今年的两倍多。

  原因: “非短信”便宜又方便

  Ovum的预测数据显然不是空穴来风,以中国市场为例,微信类的KiK应用的崛起速度之快实在令人难以想象,从2011年1月正式推出到今年9月,还不到两年的时间,其用户量已经突破了2亿大关,而另外一项目前最受国人欢迎的微博应用也在通过强化私信功能之后渐渐渗入了即时通信市场。截至今年6月,新浪微博用户数已经超过3亿、腾讯微博的注册用户更是超过了4.69亿,随着这种增长势头的不断加强,目前传统电信运营商的用户规模优势将会很快被化解于无形。

  更加值得运营商们注意的是,微信、微博们的崛起绝不只是依靠资费便宜那么简单。“我现在每天不刷下微博就周身不自在,也不知道算不算是一种病,但是好友们都在上面,用微博沟通最方便啊。”虽然才用上微博三个多月的时间,但家住越秀区的陈小姐已经有些不能自拔了,她并没有刻意地用微博来代替短信,但是自从发现在微博上发私信朋友们回复的速度居然远远超过发短信之后,她用私信联络他们就逐渐成为了主要手段。

  “和短信的简单信息送达功能相比,微博这类社交应用的用户黏性更强,首先它有群聚作用,相互关注的本来就是熟人关系,而且大多志同道合、兴趣相投,互动的频度当然高很多,这使得人们将越来越多的时间放在微博上,而借此平台衍生的私信功能也自然会对短信起到很强的替代作用。”Reational AB分析师黄毅表示。

  相比微博分流短信用量的“不经意”,微信类KiK应用对短信的替代就直接得多。“我现在的微信好友基本都是QQ上的老朋友,最喜欢的就是群聊功能,发信息的方式和短信一样,但是群里的朋友们都能看到,而且还能够发图片或者发语音,比起短信群发、彩信什么的方便多了。”徐晓林称。

  iPhone粉丝陈亦文则表示其实他个人没有刻意减少发短信的量,但是他的iPhone中内置的iMessage却“自动”帮他省掉了很多的短信费。“后来我才发现,只要我发送信息的对象用的也是iPhone而且对方也开通了iMessage功能的话,系统就会自动将原本通过运营商发送的短信变成通过互联网发送的iMessage,这样挺好的,因为iMessage可以群聊,三四个人就一个主题发送的信息都会集中在一个对话框里,查找起来也方便多了。”

  后果:短信越来越“非主流”

  虽然徐晓林、陈亦文等的短信用量越来越少,但他们却并没有果断地将手机里原有的短信套餐停掉。“不是所有找我的人都会发微信给我,我也不会把自己的微信号码告诉所有人,微信更多是生活圈子里朋友们联络方便,但是工作上还是有不少事需要是通过短信往来的。”虽然发短信用得越来越少,但徐晓林却并没有觉得短信完全没有用了。

  陈亦文的看法则更加技术派,“iMessage虽然好用,但是需要网络支撑的,如果没有WiFi或者3G信号的地方,iMessage的信息可能机会收不到或者发不出去,这个时候iPhone会自动将iMessage转成短信发送,我觉得这个功能很贴心啊,也很符合实际情况。”

  短信功能和运营商手机卡号服务之间的天然紧密性,在黄毅看来是短信这项服务生存下去的最关键依靠。“只要有手机信号就能发短信,这种使用上的低难度特点是短信的根本生命力所在,无论是微信还是微博或者其他第三方应用,所需要的额外条件都是很多,例如需要智能手机支持、需要3G或者2.5G数据网络传输、需要用户开通数据服务、需要用户安装相应的软件什么的,都会比短信复杂上一些,并非每个手机用户都会懂,也不是每个用户都愿意用。微信、微博什么的都需要有社交圈子来支撑,但短信不用,只要知道对方的手机号码就可以,甚至不用管对方愿不愿意,要不然怎么会有垃圾短信这种东西。”

  黄毅表示,从实用价值的角度来看,短信服务没有必死的理由,但从应用体验来看,短信过于公开、透明的特点的确不适合目前手机信息沟通私密化要求越来越高、互动性要求越来越强的特点,“而且这么多年来运营商出于利润的考量,也没有对短信资费做出太多的优惠,所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用户使用移动互联网应用水平的提高,短信使用得越来越少会是一个趋势,但这不意味着它会完全消失或者被替代。”

  南方日报记者 程鹏


微信扫描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扫码关注5G通信官方公众号,免费领取以下5G精品资料
  • 1、回复“LTBPS”免费领取《《中国联通5G终端白皮书》
  • 2、回复“ZGDX”免费领取《中国电信5GNTN技术白皮书
  • 3、回复“TXSB”免费领取《通信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工艺图解
  • 4、回复“YDSL”免费领取《中国移动算力并网白皮书
  • 5、回复“5GX3”免费领取《R1623501-g605G的系统架构1
  • 7、回复“6G31”免费领取《基于云网融合的6G关键技术白皮书
  • 8、回复“IM6G”免费领取《6G典型场景和关键能力白皮书
  • 本周热点本月热点

     

      最热通信招聘

      最新招聘信息

    最新技术文章

    最新论坛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