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移动封堵恶意软件控制端150个

相关专题: 中国移动

  通信世界网(CWW)2月1日消息 在智能手机大行其道的同时,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俗称“手机病毒”)引起了部分消费者的不安。中国移动表示,从保护消费者利益的角度出发,该公司始终旗帜鲜明地反对利用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谋取不法利益的行为,并积极配合政府主管部门的打击和治理工作。

  据了解,中国移动2010年初在部分省开展治理试点,初步建立了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工作体系。2010年12月,部署了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治理专项工作,通过建立手段、完善体系、加强服务等方式,推动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治理工作在全网深入开展。

  一是试点建立监测系统,开展恶意软件监测。中国移动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安排,2010年4月在江苏建立了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监测系统;5月,在广东建立了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多维度侦测系统。通过这些手段对异常行为进行监测与分析,监测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的传播。截至2011年11月,江苏和广东监测系统共监测到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700多种。

  二是完善流程,建立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中国移动制定了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预警和应急响应流程,建立了覆盖集团和省公司两级、跨部门的日常预警和应急响应工作机制,实现治理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流程化。依托江苏、广东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监测系统,根据监测到的恶意软件信息,定期向全国发布预警双周报。在预警的同时还对监测到的恶意软件初步开展了分析工作,分析恶意软件的行为、控制端信息、涉及恶意订购的相关SP和业务信息等。在此基础上,对影响范围大、性质恶劣的恶意软件开展应急处置,第一时间进行封堵、客户告知、媒体发布、终端升级等工作,以降低危害,实现快速响应、快速处理。截至2011年11月,共封堵有关恶意软件控制端近150个。

  三是推出“杀毒先锋”,提供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查杀服务。2011年10月,中国移动研发的“杀毒先锋”产品正式开展公测,用户可以在移动MM应用商城中免费下载体验。“杀毒先锋”采用全球首创的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行为多维度分析算法及双引擎侦测技术(恶意软件行为分析引擎+病毒体扫描引擎),在网络侧实现对病毒的侦测,并在手机侧实现对病毒的精准查杀,开创了以运营商为主导的“网络查毒、手机杀毒”的新一代“云查杀”模式。此外,中国移动更主动在门户网站开展了面向客户的预警与提醒服务。

  专家介绍,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一般是指在用户不完全知情和认可的情况下强行安装到用户手机中,或者一旦安装就无法正常卸载和删除的软件程序。主要通过伪装为知名手机软件或通过短信、彩信推送链接等方式欺骗用户下载安装,更为甚者是部分山寨手机将恶意软件提前预装在手机中。


微信扫描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扫码关注5G通信官方公众号,免费领取以下5G精品资料
  • 1、回复“LTBPS”免费领取《《中国联通5G终端白皮书》
  • 2、回复“ZGDX”免费领取《中国电信5GNTN技术白皮书
  • 3、回复“TXSB”免费领取《通信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工艺图解
  • 4、回复“YDSL”免费领取《中国移动算力并网白皮书
  • 5、回复“5GX3”免费领取《R1623501-g605G的系统架构1
  • 7、回复“6G31”免费领取《基于云网融合的6G关键技术白皮书
  • 8、回复“IM6G”免费领取《6G典型场景和关键能力白皮书
  • 本周热点本月热点

     

      最热通信招聘

      最新招聘信息

    最新技术文章

    最新论坛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