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新E族生活面对面交流键对键:时尚还是自闭

  我们这样“键对键”

  键盘上不停“昭告天下”

  清晨6点,离上班时间还有两个多小时,闹钟响了,A先生该去收获开心农场的火龙果了。他睡眼惺忪地起床,打开电脑,准备偷邻居家那几畦玫瑰花,却没想到,早有家伙穿着隐身衣潜伏在旁,扫荡了他的“猎物”。这还得了,A先生定好下一个闹钟,一定要从好友的农场里把损失弥补回来!

  不仅如此,A先生每隔几分钟都要刷新好友的新鲜事,看看朋友们的转帖,遇到什么有意思的事更是要发个状态“昭告天下”。

  平时工作忙,和朋友们相聚的时间不多。通过这些社交网站,大家对彼此的一举一动都了如指掌,这大大弥补了A先生现实生活中朋友越来越少、聚会越来越难的缺憾。几个月下来,A先生战绩骄人,不仅农场排名第一,“好友买卖”里身价最高,还有几个“奴隶”时不时“捶背揉肩”,俨然成了交际圈里的大红人。

  然而,前段时间大学同学搞了个聚会,A先生面对周围的好友竟然不知道该聊些什么,大家也都是寒暄着,说些不痛不痒的话,两个小时的饭局吃得索然无味,场面很是尴尬……

  记者 王慧

  矫情的话留给“键对键”

  小刘的初恋女友是大学时代的同班同学,虽然最终因琐事而分手,但依然维持着好朋友的关系。“我们现在各自都成了家,并且都很爱自己的另一半。但是,我很喜欢跟她交流一些人生的感悟。这些话题在家人面前谈,显得生疏,在朋友面前谈,又显得矫情。”小刘一直把他的初恋女友视为知己,他说“人生在世,知己难求。不想因为婚姻就放弃知己,但是也不想因为知己而破坏婚姻。如果说特意飞去跟前女友见面,或者没事打个电话聊天,无论是我,或她,都会觉得怪怪的,而各种网络的聊天软件,却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不仅仅是文字,还有各种表情、符号,有时候聊起来,胜过见面”。

  “我更喜欢网络的沟通方式”,小林是个内向的女孩,平时不太喜欢说话,“刚工作那会,有很长一段时间觉得孤零零的,同事们好像都很忙,也没勇气跟他们说话。”让小林逐渐活跃的正是部门的一个QQ群。“刚开始他们熟悉的人互相聊的,我只是看看。后来有人点我的名,我觉得他们挺热情的,就也时不时地发个表情或者自己制作的涂鸦。”小林的漫画“才华”被同事们发现后,视若珍宝,小林也因此融入了集体。但是,“我现在跟很多同事还是不怎么说话的,有些在网上聊得很欢的人,见了面也就点个头,不多说话。记者 周莺

  酋长有话说

  前不久,一“好事者”携一QQ群,聚拢了我“失散”十五年之久的初中同学。于是乎,亲爱的老同学们一下子全都扑在了键盘上,甚至有人为此加班加点、废寝忘食。

  聊得虽然开心,但终归只是“键对键”,不过瘾哪!

  此时,有人祭出了聚会的旗号,此竿一揭,应者如潮。

  聚会日,到场的人真不算少。 然,气氛却一点也不给力,面面相觑竟成主旋律……

  您看这到底是怎么了,明明“键对键”千言,为啥“面对面”无语……

  “键对键”,改变了啥

  脱掉我的“外衣”

  “回来啦!今天过得好不好?明天有没有时间?张阿姨家女儿从新加坡回来了,去见一面……”下班刚进家门,老妈例行的连珠炮又轰过来。我丢下一句“很忙”闪进自己的房间,把“噪音”阻隔在门外。

  这是我今天开口说的第二句话。一个29岁的大龄剩女,做着一份牛工,几乎耗尽全部力气,哪里还有余力应付其他?

  工作这几年,生活圈子越来越窄。每天对着时间最多的人是同事,过去的朋友几乎要绝迹。老妈总是要我多跟同事出去玩,可是有什么好玩的呢?下班只想一头躺倒,谁还有力气玩?每天已经跟同事相对超过8小时,下班再腻在一起,岂不像亦舒说的“惨过结婚”。

  “1直2在奔3路上,9是8敢娶7生子”。说的是不是你!是不是!每天被安排相亲的有木有!时刻被催着要孩子的有木有!头顶4个长辈,下托一个孩子的有木有!……

  请原谅我的失态。疲倦的我,戴着面具的我,只是想找个属于我的空间。

  在短信上的留言是我深思熟虑后的话语。这个你懂的。

  在QQ上留下的话语,才是脱掉外衣后那个本真的我。这个你懂的。

  在Talkbox上的咆哮,并不是要一个安慰,只是等待一个时间差后留给你的调笑。这个你懂的。

  在“围脖”上织就的辞藻,也只是写给那个心有戚戚焉的你,即使你是熟悉的陌生人。这个你也懂的……

  “鸭梨”很大,我们悲催地活着,但是我们亦自由地存在着。这样或许是最好的方式。 记者 刘磊

  见到了你的第二张脸

  “没用围脖之前,自以为了解相熟的同事;人人围脖之后,才发现,原来过去十年,每早和你打照面的那个人,下班后电梯里寒暄的那个人,竟是一张张陌生的面孔。”一同事这样形容“围脖上的同事”。

  在山西路一公司上班的张小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公司100多号人,平时有熟的,有陌生的,更多是半生不熟。其中一位同事,人称老刘,大她20岁,因为一个是HR,一个是salesman,俩人无甚交集。张小冬眼里,老刘就是一个爱开开玩笑的随和老男人。可最近,爱在别人围脖留言的老刘也恋上了自己这块地儿:小冬抱怨加班时,老刘调侃:“小姑娘,工作诚可贵,健康价更高。”她秀自己和男友出游的照片时,老刘会以老资格的姿态幽默留爪:“这小伙子,赚大了!”

  小冬也成了老刘围脖的常客。这个深蓝底色的页面主人,每天记录着一家三口美滋滋的小日子:女儿中考前摸底,他紧张发围脖祈祷;为让女儿伙食有保障,他连续一周中午请假,把上午烧的爱心便当送到城市另一端女儿所在学校。还有,老刘的幽默真不是盖的,他转的每一个帖子,看了都能让人笑到喷饭……

  渐渐地,再有交集时,俩人的话题开始跟围脖挂钩:你女儿成绩怎样了?你男朋友蛮帅的,做什么的?……网页上,他们保持着博友一贯的风趣来往,生活中,两个年龄相差20岁、八杆子打不着的人,竟慢慢混成了熟人。

  “键盘虽冷,敲出来的文字可以满含热度,暖人心底。”围脖是现实交流的多方位延续,我想,看多了同事的真心,朋友也应该会多几个吧。

  记者 孔芳芳

  “键对键”之后呢

  廉价了成本还是亲情

  说一件老爸的“糗事”。那是个母亲节,一大早就收到老爸发来的短信,开头是四句颂月的诗,文绉绉的,我说不上来,依稀记得收尾的那几句,“母亲节到了,愿高堂永葆青春,祝全家身体健康!”

  这条短信太冷,冷飕飕之余还有被讽刺的感觉,而讽刺你的人还是亲爹,着实无语。那天一回家就跟老束同志进行了一番诚挚友好的交流。老束的口气稀松平常,说就是收到了一条很好的短信,然后想把美好的祝福群发给手机通讯录里的每一个人。我无话可说。如果需要用一个词来定性“群发祝福短信”,那么我的选择会是——“令人发指”!

  你有没有发现,和你很熟的亲戚、朋友在收到这类颇有距离的短信会感到奇怪,而和你一点也不熟的朋友并不会因为这条短信而和你熟络起来。不妨来追问一下,我们为什么要群发祝福短信?我猜想,理由至少可以涵盖下面几条:礼节性的祝福;让对方知道还有你这个人;让对方知道你还在他的通讯录里;短信一毛钱一条,飞信不要钱,即便CPI如何高企,这点钱咱还花得起,不发白不发。

  这里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成本,我们甚至可以做一个顺序排位,即:飞信<短信<电话<贺卡<书信<见面,此外,QQ、MSN、电子邮件、微博网站留言等,成本基本上是0。通讯技术的发展,让人们的交流成本越来越低廉,以至于表个白、分个手、道个歉一类的“大事”,一毛钱就可以搞定,是不是太“cheap”了?显得不够严肃。当然,和键对键相比,如果面对面来操办这些“大事”,结局或许好,或许坏,或许不好也不坏,但笃定的是,你的荷包出点血,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了。记者 束宇

  酋长手记

  “键对键”

  不能代替

  “面对面”

  上文书说到“面对面”无语,有人会将之归咎于“键对键”千言。是这么回事吗?还是这么回事吗?真的还是这么回事吗?

  让我们看看“鸟兽散”后都发生了什么:“好事者”依旧好事、废寝忘食者依旧活跃在键盘上,友情依然继续、QQ群依然热闹,只是聚会已不再提……

  “键对键”大抵就是当下很多人的生活状态。

  整个社会的城镇化、家庭的鸽笼化,少了嬉笑打闹,没了家长里短;工作的无纸化、生活的电子化,电脑网络成了生活的重心;从E-mail到QQ,“爱上”陌生人了、从博客到微博,凡客了咆哮了……然后呢?然后呢??

  眼前仍然是键盘,符号拼接的笑脸是如此扎眼,饭桌边的手机永远不会知道你是不是真的吃好了,虚空仍归虚空,寂寞终究寂寞……

  最让人醉心的是,仍然是坐在草堆上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面对面”永远是那么真实,家人、亲人、朋友永远是那么可爱,在这里心才能跟心贴到一起……


微信扫描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扫码关注5G通信官方公众号,免费领取以下5G精品资料
  • 1、回复“LTBPS”免费领取《《中国联通5G终端白皮书》
  • 2、回复“ZGDX”免费领取《中国电信5GNTN技术白皮书
  • 3、回复“TXSB”免费领取《通信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工艺图解
  • 4、回复“YDSL”免费领取《中国移动算力并网白皮书
  • 5、回复“5GX3”免费领取《R1623501-g605G的系统架构1
  • 7、回复“6G31”免费领取《基于云网融合的6G关键技术白皮书
  • 8、回复“IM6G”免费领取《6G典型场景和关键能力白皮书
  • 本周热点本月热点

     

      最热通信招聘

      最新招聘信息

    最新技术文章

    最新论坛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