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网智能化的实现

相关专题: 中国联通

本地网智能化,就是通过改造让原有的固定网络具有智能化的处理能力,提高网络业务触发能力和网络服务水平,实现号码资源的灵活配置。全网智能化的核心思想是:全网所有的呼叫都由智能网进行控制并集中计费,所有本网用户的数据信息都由智能网集中管理维护(类似于移动网络中的HLR),交换机则更加专注于基础的接续、业务触发等能力的提升。在这种新的建网模式下,交换机和智能网各自的职能更加明确,业务的创新和使用不再受到分散在各地的交换端局物理线路和物理号码的制约。

全网智能化的主要特点:充分利用智能网的“呼叫接续与呼叫控制相分离”的思路,避开了现有交换设备技术瓶颈,实现承载网的智能化运行,为客户提供众多前所未有的新业务和新功能。充分利用智能网的“实时计费平台”的能力,完成对语音网所有呼叫的实时计费。

1、实现原理

本地网智能化的改造方法主要有端局交换机(LS)智能化改造方式和汇接局交换机(MS)智能化改造方式。

1.1 端局交换机智能化改造方式

端局交换机智能化改造方式如图1所示。

图1 端局交换机智能化改造方式

端局交换机智能化改造的主要方法是建设一个集中的、外置的数据库,用来存放用户的智能业务签约属性以及智能业务接入码,所有端局通过改造具备访问集中数据库的能力。在用户发起呼叫时,端局首先查询集中数据库,集中数据库根据用户的签约属性返回智能业务接入码,网络通过接入码将呼叫路由到对应的SSP或专用业务平台,触发智能业务。100%的市话详单均可在改造后的端局实现,而号码携带性通过在数据库中引入物理号码和逻辑号码的方式实现。

具体的呼叫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呼叫流程

(1)A拨打B的电话号码;

(2)PSTN根据被叫号码将呼叫路由到被叫端局LS;

(3)LS判断该被叫是否为智能签约用户、被叫用户是否空闲,在两个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端局将呼叫前插相应接入码路由到智能系统;

(4)智能系统处理呼叫,并根据呼叫信息中主被叫号码、原被叫号码、呼叫到达时间等信息确定用户B定制的智能业务;

(5)被叫端局在接到智能系统的地址群(ACM)信息之后,桥接主叫和智能平台通路,让主叫用户A应用B用户定制的智能业务;

(6)当被叫用户B摘机应答后,被叫端局需要桥接主被叫用户,并拆除和智能平台之间的呼叫;

(7)通话完成,主被叫挂机。

1.2 汇接局交换机智能化改造方式

汇接局交换机智能化改造方式如图3所示。

图3 汇接局交换机智能化改造方式

汇接局交换机智能化改造的主要方法是:首先对网络进行端汇结构调整,去除端局之间的直达电路,所有端局呼叫必须经过汇接局;然后对网络的汇接层面进行改造,建设集中数据库,并改造汇接局交换机使其能够访问集中数据库。不同于端局改造方式,在汇接局层面建设的集中数据库可以选择内置方式,也可以选择外置方式。业务触发流程和端局模式相类似:呼叫通过端局到达汇接局,汇接局查询集中数据库,获得智能业务接入码并触发业务。在这种模式下,由于所有呼叫都必须经过汇接局,因此100%的市话详单可以在汇接局交换机上实现。号码携带问题的解决方法与端局方式相同。

2、交换机的防二次触发

防止二次触发智能业务对端局(汇接局)的要求:二次业务触发就是指端局(汇接局)将智能呼叫路由到智能平台后,智能平台如果采用呼出的方式接续被叫用户,那么智能平台的呼出呼叫很可能再次到达相同的端局(汇接局),这时候如果端局(汇接局)没有防止二次业务触发能力的话,该端局(汇接局)将无法分辨该呼叫是否已经经过智能平台而再次触发业务,将呼叫路由到智能平台,这就会形成一种业务触发的死循环,呼叫将无法正常进行。这是必须防止的问题。

智能平台处理后将呼叫送回端局(汇接局)处理,此时要求不能重复将呼叫转到智能平台,智能平台可以采用4种不同的方式和端局(汇接局)配合实现,因此对于防止二次触发,要求端局(汇接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即可。

(1)端局(汇接局)识别智能平台呼出号码的方法

智能平台更换另一个接入码接续回端局(汇接局),端局(汇接局)通过新的接入码识别此呼叫是智能平台接续过来的,不再重复触发。具体过程如下:

1)将登记了智能业务的来话呼叫加接入码XXX,将呼叫转接到智能平台;

2)呼叫从智能平台接续回来,将XXX换成另一个接入码YYY;

3)接入码为YYY的呼叫不再转接出局,直接接续到被叫端局(汇接局)用户。

(2)端局(汇接局)识别呼叫前转标志位的方法

1)智能平台接续回端局(汇接局)时,IAM消息带上改发消息的比特位,端局(汇接局)通过该标志识别此呼叫是智能平台接续过来的,不再重复触发。

2)端局(汇接局)收到AIP下发的IAM信令后,根据“改发信息Redirection Information”中的“比特D”决定是否进行呼叫前转,当“比特D”为0时,不再进行无条件呼叫前转,直接将呼叫落地;当“比特D”为1时,按照用户登记的号码进行无条件呼叫前转。

方法限制:由于本方法采用的是ISUP信令的特定定义,因此仅在全网ISUP的情况下适用。

(3)分呼叫源处理的方法

端局将来自普通局与智能平台的呼叫分呼叫源处理,当智能平台呼叫接续回端局时,端局根据呼叫源的不同,识别此呼叫是智能平台接续过来的,不再重复触发。具体处理过程如下:

1)正常呼叫的来话路由与智能平台的路由分别设置,正常呼叫的来话路由设置为呼叫源0,智能平台的专用路由设置为呼叫源1;

2)呼叫源为0的呼叫加接入码XXX,将呼叫转接到智能平台;

3)呼叫从智能平台接续回来,走专用的路由到端局;

4)呼叫源1的呼叫不再转接出局,直接接续到被叫端局用户。

方法限制:该方案需要单独设置智能平台至端局的路由,如果经过汇接局转接,则需要汇接局设置到端局的专用智能路由。

(4)识别主叫地址性质的方法

智能平台接续智能呼叫回端局(汇接局)时,将IAM消息中主叫地址性质指示语更换为“地址性质指示语+0x09”,端局(汇接局)识别此呼叫是智能平台接续过来的,不再重复触发。

1)呼叫从智能平台接续回来,走专用的路由到端局(汇接局);

2)将登记了智能业务的来话呼叫加接入码XXX,将呼叫转接到智能平台;

3)呼叫从智能平台接续回来,IAM中原有的地址性质指示语变为“地址性质指示语+0x09”;

4)“地址性质指示语+0x09”的呼叫不再转接出局,直接接续到被叫端局(汇接局)用户。

方法限制:由于本方法采用的是ISUP信令的特定定义,因此仅在全网ISUP的情况下适用。

(5)识别主叫用户类别的方法

智能平台接续回端局(汇接局)时,AIP更换IAM消息中呼叫的主叫用户类别,端局(汇接局)识别此呼叫是智能平台接续过来的,不再重复触发。

1)呼叫从智能平台接续回来,走专用的路由到端局(汇接局);

2)将登记了智能业务的来话呼叫加接入码XXX,将呼叫转接到智能平台;

3)呼叫从智能平台接续回来,IAM中原有的主叫用户类别变为Hˊ14备用(暂定);

4)端局(汇接局)收到呼叫,如果主叫用户类别为Hˊ14(暂定),不再转接出局,直接接续到被叫端局(汇接局)用户。

方法限制:由于本方法采用的是ISUP信令的特定定义,因此仅在全网ISUP的情况下适用。

3、两种实现方法的比较

对比起来,两种方式各有利弊,端局改造模式在端局就可以实现业务触发,也不用对原有网络进行大规模的调整,但是面临大量端局交换机的改造问题,尤其是一些老旧的交换机,改造难度很大。因此端局方式只适用于端局交换机比较新或者制式比较统一的本地网。而汇接局模式虽然需要调整网络结构,并且因为所有呼叫都需要通过汇接局,效率低于端局模式,但是由于将交换机改造的工作都集中到了汇接层面,回避了端局交换机的改造问题,因此更有利于在大量本地网中进行。汇接局模式还有一个很特殊的应用,就是采用软交换而不是TDM交换机来替换旧的汇接局交换机。

除了上面两种主流方式外,其他的固网智能化方式还包括智能业务过滤方式、智能业务引擎方式等。
 

   来源:中国联通网站
微信扫描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扫码关注5G通信官方公众号,免费领取以下5G精品资料
  • 1、回复“LTBPS”免费领取《《中国联通5G终端白皮书》
  • 2、回复“ZGDX”免费领取《中国电信5GNTN技术白皮书
  • 3、回复“TXSB”免费领取《通信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工艺图解
  • 4、回复“YDSL”免费领取《中国移动算力并网白皮书
  • 5、回复“5GX3”免费领取《R1623501-g605G的系统架构1
  • 7、回复“6G31”免费领取《基于云网融合的6G关键技术白皮书
  • 8、回复“IM6G”免费领取《6G典型场景和关键能力白皮书
  • 本周热点本月热点

     

      最热通信招聘

      最新招聘信息

    最新技术文章

    最新论坛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