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手机市场仍将一路狂奔

相关专题: 华为 诺基亚 中国移动 5G

  2006年中国手机市场产量、出口量和国内市场销量都创造了历史之最。如此大好形势,使人们对2007年的中国手机市场充满希望。2007年的市场趋势能否再上新台阶?2007年的市场有什么亮点?品牌竞争格局将如何变化?产品发展趋势有什么新特点?本篇赛诺市场研究公司供本报专稿对此一一做出了展望。

  2006:农村首次购机消费激增 替换购机成为市场主导

  一年前,当赛诺在预测2006年市场趋势时就曾指出,2006年的市场发展不是孤立的,它受到整个产业、市场发展大环境的制约。目前中国手机市场正处于新一轮的高速增长时期,2006年的市场发展正是这种大趋势的具体表现和结果。2007年同样不例外,它将延续2006年的增长态势,成为大趋势中新的一环。虽然由于各种市场因素的变化,增长速度不一定能达到前两年的高位,但仍会保持快速增长的水平,预计增长幅度约为25%左右。(见下图)

  2007年,中国手机市场将面临利好的外部环境:中国宏观经济保持快速、稳定发展的趋势,世界电信市场需求旺盛。这无疑为手机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但更主要的是,中国手机市场保持高速发展决定于其内在的驱动力,即市场需求。

  首次购机农村用户成主力

  手机市场的消费需求由两方面构成:首次购机和替换购机。

  首次购机消费需求来源于新进入移动通信市场的用户群体。这类用户曾经是市场的主体。2002年以后,随着手机普及率的迅速提高,每年新增用户的增长幅度逐步减小。但近两年,一些新的市场影响因素促进了新增用户的增长,使得新进入手机市场的消费群体数量保持平稳的增长态势,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农村市场的启动和消费阈限值的降低。

  随着国家“建设新农村”战略方针的实施,农村人口的收入不断增加,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县以下广大农村市场开始逐步启动,尤其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对移动通信的市场需求比较旺盛,新的手机用户增长较快。据调查统计,2006年县及以下农村市场的手机销售量比2005年增长48%。成为增长最快的市场区域。2007年这个市场将会一步扩大,并逐步向中、西部地区农村发展。

  消费阈限值,即移动通信消费的“门槛”,也就是买得起手机又能用得起手机的收入标准,这个标准一直是制约手机消费的主要因素。随着手机价格和通信资费的不断下降,阈限值也在逐年降低。尤其是2006年以来,超低价手机的大量上市和低资费套餐的不断推出,消费门槛持续降低,使得阈限值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特别是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大多数有收入的人群都具备了手机消费的能力(包括相当一部分农村人口),这就为手机市场提供了大量新的潜在消费群体。在这两个利好因素的作用下,预计2007年手机市场首次购机的数量仍将保持平稳增长,比2006年略有增加,数量将接近4000万。(见上图)

  替换购机比例预计近七成

  替换购机是目前手机市场的主导因素。截至2006年末,中国手机用户已达到4.5亿,手机用户的换机周期在逐渐缩短,目前平均换机周期为21个月,替换购机提供了雄厚的消费基础。据调查统计,2006年替换购机约占全年手机销量的68%。2007年,随着大量新功能、新款式、超低价格手机的不断推出和各类新应用的上市,引导手机用户换机的消费因素将大量增加,手机用户的换机周期会进一步缩短,替换购机比例将进一步提高,预计将接近70%,继续发挥市场主要动力的作用。

  2007:市场和产品结构向两极分化

  伴随快速增长的发展趋势,2007年手机市场将呈现以下特点:

  品牌竞争胶着僵持,国产品牌或将提升

  2007年国产和外国品牌两大阵营之间的竞争将处于一种胶着状态。2005-2006年,国产品牌面对外国品牌的回马枪,始料不及,应对无方,失去了半壁江山。致使市场份额降至30%以下。但是自2006年第二季度以来,国产品牌市场份额的下降趋势开始放缓,连续7个月市场份额在28%上下浮动。市场竞争呈现的胶着状态将在2007年延续。这种状态主要是有几方面原因促成:A.国产品牌阵营逐渐从惨败中苏醒过来,检讨过失、汲取经验,确立了打持久战的战略和灵活应变的市场策略,到2006年下半年主要国产品牌都基本摆脱了经营亏损的局面,进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B.2007年中国手机市场将有近40家国内企业,庞大的品牌数量将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此外新进入20家企业凭借后发优势,其市场份额将会保持平稳增长。C.国产品牌经过洗牌后,在产品款式、功能方面的竞争力并不逊色。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联想、夏新等国产品牌已进入500元以下超低端市场与国外品牌抗衡。D.国产品牌将加大与运营商捆绑的合作力度,中兴、华为在3G市场占据一定优势。

  市场结构继续向两极分化

  2007年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市场格局向两极分化的趋势将会越发明显。2006年,一线品牌(诺基亚、摩托罗拉)的市场份额超过50%;二线品牌(五家)市场份额约占30%左右;三线品牌四十多家平均市场份额还不到0.4%。

  由于市场的“马太效应”加剧,这种两极分化的态势在2007年将会延续。将逐步导致市场份额进一步向大品牌集中,大多数弱小品牌将难以为继,最终败下阵来,被淘汰出局。

  产品注重创新与简约

  2007年,手机产品在功能上亦呈现一种两极分化的趋势,即高档多功能产品和超低端简约产品的销量会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这一方面是由于众多的高端和时尚消费群体对高像素拍照、MP4、手机TV和商务智能功能的追捧,另一方面新进入的广大低端用户对语音和短信功能的使用需求。这两个极端的市场用户群体促使两种极端的手机产品都能取得快速增长。市场是不分高低贵贱的,谁的需求大,就倾向于谁。

  产品价格继续走低

  2007年手机市场另一个承上启下的特点是价格。手机价格逐年走低,已经形成了一个长期的趋势。这也是推动手机市场快速发展、不断出现高潮的重要因素。

  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减少了手机的硬件成本,市场规模快速增长膨胀所产生的规模效应导致手机生产成本进一步下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促使手机生产商、经销商不断压缩利润空间,这些都是造成手机销售价格走低的重要因素。2007年这些因素将近一步发挥其市场作用,使广大消费者能享受到更多物美价廉的手机产品。

  ■赛诺观点

  3G带来新契机

  呼唤了几年的中国3G终于要浮出水面了。不管是2007年发牌还是2008年发牌,2007年手机市场已经受到3G的影响和制约。无论是生产商、经销商,还是运营商,都在开始运筹3G启动后的产品、服务和市场策略。这对所有人都是一块大蛋糕,对所有人都是一次新的机遇,对所有人的机会都是平等的。无论是外国品牌还是国产品牌,无论是市场的宿将还是刚入行的新手,都有可能在市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大有大的招数,小有小的活法,关键是要看企业的理念、产品和服务。

  对于中国民族通信产业,3G无疑是一个最大的市场机遇。近二十年来,中国移动通信市场一直是外国专利、技术的大卖场。人家给你2G、2.5G,你只能接受,无法拒绝,人家拿CDMA2000收取高额的专利费,你只能忍气吞声为其打工。今天,中国有了自己的TD-SCDMA,技术不比外国的差,国家全力给予支持,中国又拥有全球最大的市场,还有什么理由再仰外国品牌之鼻息,抬不起头来呢。所有的中国企业都要抓住3G的历史机遇,以创新为先导,创出自己的品牌、产品、市场,走出国门,真正自立于世界之林。因此,国内手机厂商打好2007年的第一枪,这是完全可能的。

  2007年中国手机市场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在激烈的竞争中市场得到长足的发展,通过竞争优胜劣汰,重新洗牌,市场更加合理规范。激烈的竞争将使市场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多的手机终端被推向市场,更多时尚的应用产品登台亮相,广大消费者在更大的范围内享受更多低价优质的移动通信服务。这是我们期盼的美好前景。

(责任编辑:十一点五十九)

微信扫描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扫码关注5G通信官方公众号,免费领取以下5G精品资料
  • 1、回复“LTBPS”免费领取《《中国联通5G终端白皮书》
  • 2、回复“ZGDX”免费领取《中国电信5GNTN技术白皮书
  • 3、回复“TXSB”免费领取《通信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工艺图解
  • 4、回复“YDSL”免费领取《中国移动算力并网白皮书
  • 5、回复“5GX3”免费领取《R1623501-g605G的系统架构1
  • 7、回复“6G31”免费领取《基于云网融合的6G关键技术白皮书
  • 8、回复“IM6G”免费领取《6G典型场景和关键能力白皮书
  • 本周热点本月热点

     

      最热通信招聘

      最新招聘信息

    最新技术文章

    最新论坛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