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应由电信运营商主导

相关专题: 中国电信 芯片

  船夫

  据Gartner预测,到2012年,在亚太地区使用移动支付的用户以及交易的数量将会占据很大的市场份额。欧洲使用移动支付的用户占比预计将从2009年的0.9%上升至2012年的2.5%。在北美地区,该比例将会从1.7%上升至3%。在亚太地区该比例将从2%上升到3.8%。而在东欧、中东以及非洲到2012年该比例将达到3%。

  移动支付使得手机从单一的通信工具变为了新的支付工具和账单载体,终端的增值应用与电信运营商密切关联,中国三大运营商都具有庞大的用户群,无论哪家做移动支付都有足够的基础和条件。

  以地方运营商为例,上海是移动支付发展较好的城市,上海联通是第一家与上海公共交通卡股份有限公司签约的运营商,通过外置在手机上的交通卡贴片实现刷手机乘坐公交车;上海移动作为上海世博会的独家手机门票合作伙伴,使市民可以实现“刷手机看世博”;中国电信上海公司于上月正式推出了“天翼”移动支付业务,客户可以通过短信、手机等多种形式,通过短信支付账单,“刷手机”进行消费等。

  威普咨询通信与媒体事业部总监潘总机认为,目前我国移动支付业务仍处于发展初期,虽然这项业务存在广阔的市场空间,但是未来发展前景并不明确,各参与方都在观望。产业链各参与方的关系还没有定型,没有形成比较清晰的商业模式。“但从产业链各方的发展来看,我国的移动支付模式应该向运营商主导型发展”,潘总机说,“移动支付这种方式与手机上网和金融业相关联,近距离通信的方式确实能够给广大市民带来方便快捷的服务,应以运营商作为切入点,和银行、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形成良好的合作,这个项目才能健康发展。”

  运营商虽然已经推出了移动支付的相关业务,但这项对于中国用户来说的新兴事物还存在诸多需要改善的环节,如国家层面法规限制,银行、银监会的政策干预,用户利益受到侵犯时如何保障等一系列的问题。潘总机认为,只有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明晰和稳定了,产业链各方的利益都相对均衡了,这项业务才能有长足的、规模化的发展。目前运营商与银行两套系统间的业务融合显然在短时间内是无法完成的,而银行、运营商、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芯片制造商、手机制造商、商家和用户等环节的利益博弈尚在进行,相关配套法规依然缺失,种种原因造成了中国的移动支付业务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

  不同国家在移动支付市场上都有着本国的先进经验,日本NTTDoCoMo在移动支付业务初期,采取了注资的方式掌控产业链,调动银行积极性;欧洲PayBox采取银行账号和手机号分离的方式,提高交易的安全性;非洲MoPay移动支付业务对传统银行补充作用明显,得以快速发展。对于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潘总机认为到明年下半年会形成一个发展良好的阶段,他建议运营商将话费积分参与到移动支付中,调动用户使用移动支付的积极性,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并通过这些举措来提升用户的忠诚度。


微信扫描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扫码关注5G通信官方公众号,免费领取以下5G精品资料
  • 1、回复“LTBPS”免费领取《《中国联通5G终端白皮书》
  • 2、回复“ZGDX”免费领取《中国电信5GNTN技术白皮书
  • 3、回复“TXSB”免费领取《通信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工艺图解
  • 4、回复“YDSL”免费领取《中国移动算力并网白皮书
  • 5、回复“5GX3”免费领取《R1623501-g605G的系统架构1
  • 7、回复“6G31”免费领取《基于云网融合的6G关键技术白皮书
  • 8、回复“IM6G”免费领取《6G典型场景和关键能力白皮书
  • 本周热点本月热点

     

      最热通信招聘

      最新招聘信息

    最新技术文章

    最新论坛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