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实名制还是温和前行好

  无意间浏览网页发现实名制堪称近期高频词。细读了几篇新闻,得知提出手机实名制和网络实名注册的初衷是为了有效地抑制犯罪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喧嚣的网络虽是虚拟的平台,却和现实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一个普通手机和互联网用户,笔者以前使用手机和上网基本都是匿名形式,几乎从没有考虑过实名制后的问题。如今,面临即将试行的手机实名制和网络实名注册,不知为何突然有些担心。

  这种担心早在非实名使用手机的过程中就已经“过分”体会到,那就是个人信息泄露。记得当年,刚报名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后的第二天,就陆续收到各种电话或短信,直呼姓名,问是否需要公务员培训或购买资料,不堪其扰。后来,笔者更换手机号码,不料还是一样每天都会收到各种推销或诈骗短信,时常要手动清理。智能手机虽说可以下载安全软件进行防护,但依旧有人锲而不舍地打来电话。

  实名制是否反而会让此类骚扰信息和电话扩大范围,更加具有指向性的个人信息难道不会被用心不良的人横加利用?如今,网络购物已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实名注册谁来保障我的账户安全?

  一直以来,网络热闹的基因就是匿名。一旦实名,是否会限制言论自由?想必这也是网友讨论的焦点之一。实名制之后,网络空间不再像以前那般私密,很多人都有可能改变自己的发言习惯。这种改变,在减少不文明的语言和恶意攻击的同时,也有可能让真实的意见得不到有效的表达。笔者就曾眼见许多微博实名的朋友在发微博或评论时,非常犹豫,总会先考虑有什么人会看到自己的言论,是否会给自己带来不好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更随性更个人更直观的言论被过滤,这算不算是压抑个性?

  这些担心并不等于反对。没有人不期待一个更加绿色的通信和网络环境。实名制的目的在于净化网络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理念上值得支持。但是,要实现良好的愿望,手段和方法也很重要,否则就会适得其反。韩国在几年前不就实行过网络实名制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吗?它的失败,主要归结于管理体制的不合理,导致了大面积用户信息的泄露。

  在中国,我们有着更大规模的手机用户和网民以及更复杂的通信网络环境。因此,笔者认为,实名制不应该下猛药或是一刀切,而应从重点的领域或网站做起,如选择影响比较大的门户网站或一些明显涉及网络信息安全的领域作为试点,方式有效再进一步进行推广。

  当然,最重要的是,实名制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来保障,没有行之有效的管理执行措施,不但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反而可能造成更多隐私泄露和言论受到限制等诸多不利的后果,为人诟病。


微信扫描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扫码关注5G通信官方公众号,免费领取以下5G精品资料
  • 1、回复“LTBPS”免费领取《《中国联通5G终端白皮书》
  • 2、回复“ZGDX”免费领取《中国电信5GNTN技术白皮书
  • 3、回复“TXSB”免费领取《通信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工艺图解
  • 4、回复“YDSL”免费领取《中国移动算力并网白皮书
  • 5、回复“5GX3”免费领取《R1623501-g605G的系统架构1
  • 7、回复“6G31”免费领取《基于云网融合的6G关键技术白皮书
  • 8、回复“IM6G”免费领取《6G典型场景和关键能力白皮书
  • 本周热点本月热点

     

      最热通信招聘

      最新招聘信息

    最新技术文章

    最新论坛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