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荣耀获傲绩 未来将矫正小米模式

    几年前,一位朋友带华为终端公司荣耀事业部总裁赵明到一家德国酒馆,他们品尝了德国著名的猪肘和黑啤。吃完后,朋友告诉他,他坐的位子是当初拿破仑坐过的,他也曾在这里吃饭。

 

    这让赵明非常吃惊,这家不起眼的酒馆居然有380年历史!“如果让热衷互联网思维的人来经营,这家酒馆早该通过众筹、上市等方式改头换面了。”

 

    赵明认为,380年后,这家小酒馆依旧坐落在城市一角,也未必不是一种成功,因为它坚守住了经营的核心、产品的本质。

 

    华为成立于1987年,2006年进入世界500强,成为世界500强只用了20年时间。华为今年27岁,但在中国企业中已算是中老年人。

 

    华为是一家不折不扣的技术公司。商业模式是典型的“技术—产品—贸易”传统模式,在前20年时光里,华为始终站在运营商的身后,不为世人所知。

 

    电信设备制造是传统行业,但其行业属性又离互联网和消费者很近。在互联网渗透改造传统行业的大背景下,华为要完成互联网化转型和升级,离消费者最近的手机业务是最合适的阶梯。

 

    2009年后,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华为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变化,在移动智能终端上展开布局。在非智能手机时代,华为积累了白牌低端手机的研发制造经验,这为其后期发力中高端手机市场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和市场基础。

 

    几年来,华为的手机业务从低端到中端再到高端,一路进阶,缩短着与三星、苹果的差距。而华为品牌也从幕后走到台前,为普通消费者所耳熟能详。

 

    一位国产手机厂商高层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华为荣耀是借鉴小米互联网手机模式最成功的手机,他认为,华为手机已经基本完成了互联网转型。

 

    但在此前的一个内部会议上,任正非强调,华为今天是一个硬件公司,未来也还会是硬件为主。“转型太快,华为未必能承担得了。”

 

    站在互联网边上,华为如何既借力互联网思维,又最大化保持自我,值得业界借鉴和思考。

 

    立足平台还是立足硬件

 

    华为在2008年下半年成立互联网业务部,直属于华为软件部。2010年冬,华为启动云计算战略,并根据客户的类型,将整个公司分成了运营商BGBuessiness Group)、企业BG和消费者BG三大业务集团。

 

    华为的三大BG都相当于事业部,拥有完整的市场、销售和研发体系。每个BG中会有很多条产品线,而互联网业务部与终端事业部都被归入了消费者BG。这也是华为的业务模式从此前完全的B2B模式延展到B2C领域的开始。

 

    与此同时,竞争对手却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爱立信、阿尔卡特、摩托罗拉、西门子都卖掉了手机业务。

 

    华为对消费者BG的重视度经历了一个日渐升级的过程。而在消费者BG内部,如何抓住移动互联网的消费大潮,也经历过巨大的路线分歧。具体而言,就是平台模式和硬件模式之争。

 

    随着华为终端业务的迅速发展,加上云计算战略的启动,华为的互联网业务开始出现新机会。

 

    在华为前互联网业务部CEO朱波的主持下,华为互联网业务部开发了多款APP,如华为网盘、天天聊、天天浏览器、天天影音、华为输入法等。截至2011年底,华为网盘已经发展到了2000多万用户,成为国内第二大网盘,天天浏览器也已经有了400万的用户。

 

    朱波希望以华为的互联网业务部为基础,在华为内部再造一个互联网公司,并逐步整合华为的终端和云业务。

 

    而时任华为终端事业部CEO的余承东则希望互联网业务部能帮助终端事业部做营销推广。例如,此前早已形成规模的华为终端论坛,就是一个现成的网络营销阵地。但华为终端论坛属于朱波旗下的互联网事业部,与终端事业部始终未能有效协同。后来,余承东新建了“花粉论坛”,用来推广华为终端。

 

    华为的互联网业务部后来遇到诸多难题,朱波在2012年底离职,华为最终选择了以终端为主的互联网战略。

 

    在这一战略之下,华为把散落在公司各部门的力量聚合起来,构筑了华为终端业务强大的竞争力。

 

    业绩说明,以终端为核心的互联网路径选择是正确的,也说明:任何公司在制定转型战略时,一定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既有优势,这是成功的前提。

 

    荣耀试水

 

    2011年底,跟随小米的互联网营销策略,华为推出荣耀品牌,主攻互联网市场。

 

    余承东最早意识到,小米用互联网的方式做智能手机,将对传统的手机制造、销售模式造成颠覆性冲击。华为的绝大部分人当时并未看到这个趋势,主流的观点认为,小米所谓的用互联网思维做手机,是营销和作秀,所能到达的也只是一个小众市场。

 

    荣耀在这样的内部环境下出现、成长,其实并不容易。成立之初,荣耀只是消费者BG的电商部门,在战略上没有特殊布局,完全是试水的权宜之计。

 

    但荣耀却从研发、运营、交易和服务模式上颠覆了传统架构。

 

    华为荣耀副总裁苏杰曾调侃,华为内部B2B文化根深蒂固,“过去一款手机,高层领导说不喜欢,要求改,一点办法都没有”。但在荣耀,如果某个设计“花粉”喜欢,那么就有一个说服领导的依据:消费品还是要听消费者的。

 

    这大大提升了改进效率,也提升了荣耀的行动自由度和市场裁量权。

 

    华为消费者BG总裁余承东告诉《财经》记者,为了改造华为管理层和关键岗位员工的“工程师脑袋”,华为每年都安排这些人站店两天,当促销员卖手机,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结束后写总结报告,促使他们转变为“消费者脑袋”。他说,这项活动已经持续了三年。

 

    传统上,手机从生产到卖出的流程中,渠道商最为强势。在电商渠道成为主流之前,手机终端核心渠道分为运营商定制渠道和公开市场渠道。运营商和核心的线下经销商对手机的款式、定价和交易有着绝对主导权。

 

    此前,要想让一款新手机卖得好,手机厂商不仅要在款式和功能上有区隔,在价位上也要有清晰的区隔,否则运营商和代理商进货热情不高,容易导致新手机流产。

 

    不仅如此,手机厂商在新款手机的价格设置上也得以渠道利益为重。在出厂价的基础上,要考虑每一个层级的分销商、零售商的利润需求,在此基础上依次累加。

 

    这种定价模型不仅令手机售价远高于出厂价,还会因为投放在不同渠道而产生不同的价格。一款相同的手机,由于代理商和分销商不同,价格也会不同。

 

    荣耀的定价体系学习了小米——以自有电商渠道和公开电商渠道为主渠道,挤压渠道成本,将价格做到最低。这种方式将手机终端的价格降低了30%。由于出货量大增,这也改变了传统渠道商的思维,转而愿意用更低的返点获取更快的货品流通,加快周转。

 

    这种方式直接倒挂了传统的手机利益链,主动权从渠道商转移到了手机厂商,获益者也从渠道商变成了手机用户。

 

    华为发布的2014年业绩数据显示,华为2014年消费者BG销售收入超过122亿美元,同比增长约30%。全年智能手机发货超7500万部,同比增幅大于40%,保持全球第三的地位。

 

    其中,荣耀业务的销售额已经从2013年的1.09亿美元增长至2014年的24亿美元,增幅超过20倍。荣耀品牌手机的发货量已经突破2000万部,其中电商平台销售的手机占比超过70%。

 

    这一成绩出乎华为内部意料。小米用三年的时间做到2000万部出货量时,华为上下都觉得是一个奇迹,没想到三年之后荣耀也做到了。

 

    但荣耀不只是模仿,它身上还聚集了华为的技术优势。多位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终端行业人士认为,华为手机的高速成长,受益于商业模式的转型,但更受益于其在手机硬软件本身做的持续努力。

 

    面对设计、软件等薄弱环节,华为选择了开放,借助外力。巴黎是世界时尚之都,它的美学设计是全世界最好的;日本在小型化设计和质量控制方面能力最强;俄罗斯在数学领域有着独到优势。所以,在开发智能手机时,华为走的是整合全球顶级资源共同开发之路。

 

    华为无线网络业务LTE产品线总裁王军告诉《财经》记者,有一次在日本横滨研究所出差,在吸烟室同一位其貌不扬的老人交谈之后,他发现此人竟是日本理光公司摄像头研发领域的大牛,但现在为华为工作。

 

    在软件方面,华为和大部分手机厂商一样,也选择了开放平台之路。华为软件平台开放了账号、智能家居、运动健康等多个模块给合作伙伴,事实证明,这条道路也是手机终端厂商圈地未来智能硬件的必经之路。

 

    小米是一家成立只有五年的新公司,在飞速膨胀的过程中,小米将重心放在了产业链的后端,即营销和服务。华为的传统优势在前端的芯片和集成,但通过荣耀,华为很大程度上补上了营销和服务的短板,而荣耀也因此在华为稳固了自己的位置。

 


微信扫描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扫码关注5G通信官方公众号,免费领取以下5G精品资料
  • 1、回复“LTBPS”免费领取《《中国联通5G终端白皮书》
  • 2、回复“ZGDX”免费领取《中国电信5GNTN技术白皮书
  • 3、回复“TXSB”免费领取《通信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工艺图解
  • 4、回复“YDSL”免费领取《中国移动算力并网白皮书
  • 5、回复“5GX3”免费领取《R1623501-g605G的系统架构1
  • 7、回复“6G31”免费领取《基于云网融合的6G关键技术白皮书
  • 8、回复“IM6G”免费领取《6G典型场景和关键能力白皮书
  • 本周热点本月热点

     

      最热通信招聘

      最新招聘信息

    最新技术文章

    最新论坛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