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上半年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报告 电信服务收费存乱象、在线培训不规范、网络游戏问题多

不论是在现实中的各大民生领域,还是线上的精神消费范畴里,相关经营者的诚实守信、用户至上原则始终不应改变。但是在生活中,总有一些企业或个人想要通过非常规途径,甚至是违法违规的方式欺骗消费者,意图从消费者身上“薅羊毛”。

日前,中国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中消协”)发布了《2022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根据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统计,2022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551780件,同比增长5.71%。从数据来看,2022年上半年,消费者投诉总体呈上升态势,其中涉及电信服务等公共服务问题,诸如在线培训、网络游戏等精神层面消费问题仍然是消费者投诉的热点领域。

电信服务收费存乱象

随着互联网的不良营销手法向传统行业渗透蔓延,电信服务领域套路营销、虚假宣传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现象层出不穷。总体而言,2022年上半年消费者对电信服务的不满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套餐资费不明晰,流量收费不透明,流量超出后短信提醒不及时,消费者知情权难保障。二是诱导消费者开通付费业务。一些电信运营商以外呼形式推销收费业务,并以“回馈老客户”“赠送会员”等名义诱导或故意误导消费者开通新业务,消费者在未充分了解情况下被收取费用。三是未经消费者同意变更套餐内容。如有的运营商未经消费者同意擅自更换套餐或开通增值服务,提高收费标准。四是运营商人为设置转网障碍,消费者携号转网“困难重重”。如要求消费者到指定营业厅办理,设置20年以上超长合约期并规定合约期内不能转网等。

就在2022年6月,消费者张女士向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消费者协会投诉,称其在济南市槐荫区某电信运营商处办理了两张电话卡,分为主卡和副卡。但是,该电信运营商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私自给消费者手机账户开通了增值业务,希望消协组织帮其维权。接到投诉后,槐荫区消协向相关营业厅核查具体情况。经沟通协调,该电信运营商同意补偿消费者500元话费,双方达成和解。

电信服务与消费者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也是重要的民生服务领域。中消协认为,电信行业相关经营者应当增强社会责任感,严格落实《电信条例》《电信服务质量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法规制度,在制定相关服务套餐和设定计费方式时尽量做到简单、透明、易懂;对于重要条款和重点事项要履行好告知义务,确保消费者知情、同意;杜绝以赠送、回馈名义实质推销收费业务,欺骗、误导消费者。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加大监管力度,确保各电信运营商将法律法规政策执行到位,针对外呼推销误导、限制携号转网等消费者反映突出问题,实施有效治理,加强对消费者的保护。

在线培训不规范

在线校外培训作为线下培训与互联网相结合的创新模式,具有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等优势,有助于解决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和配置不均等问题。新冠肺炎疫情使得线上培训加速发展,资本开始向线上校外培训领域急剧扩张。然而,资本的逐利性与教育的公益性存在天然的冲突,不可避免引发一些问题。

中消协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培训服务投诉20223件,同比增长18.05%。其中不少为在线培训纠纷。总体来看,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承诺退费不兑现。一些线上培训平台为占领市场份额,以低价或赔钱的模式吸引消费者,推出诸如“不过退费”“打卡退费”“分期退费”等各类“免费学”宣传卖点,收费后利用各种借口拒绝履行退费承诺。二是虚假宣传手段多。如虚构师资力量、教师资历、用户评价等,夸大机构实力、培训效果,一些平台甚至宣称不用考试即可获得学历证书。三是诱导办理消费贷骗取钱财。部分线上校外培训平台以培训后可以安排兼职、获取高薪工作等为诱饵,诱导在校学生隐匿学生身份,规避监管办理相关消费贷,并谎称为国家助学贷款骗取学生钱财。

甘女士向福建省厦门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投诉,其于2022年3月17日通过微信公众号看到有关提升学历的培训广告,便添加了销售人员的微信,之后在销售人员劝说下与厦门一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培训协议,甘女士表示在视频报名期间及签订协议过程中,公司并没有提及学费是通过办理贷款分期付款,直到4月9日才发现公司为其办理了一款学费贷款业务,贷款金额为6980元,且未开具发票,给消费者的收据也并非其本人签名。消费者与公司工作人员联系,要求解除合同及解除贷款分期遭到拒绝。据了解,经厦门市消保委多次沟通调解,公司同意与消费者解除合同并解除贷款合同。

中消协表示,消费者购买在线培训服务时,要擦亮双眼、谨慎选择,不迷信所谓“名师”“名校”,不轻信“不过退费”“打卡退费”等花式营销手段,不相信“包过”“不考试就可以获得学历证书”等虚假宣传,牢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校外培训机构应当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自律意识,依法、诚信经营,保障师资和培训质量,加强预收资金管理,保证用于培训业务经营,杜绝不实宣传、不良营销、违规收费。建议有关政府部门严格审批管理,加强培训资金监管,严肃查处违法办学、虚假宣传、诱骗贷款等行为,加大对校外培训机构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

网络游戏问题多

伴随互联网技术和电脑、手机等终端的快速迭代升级,网络游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大众娱乐方式,并在青少年群体中广泛流行,相关问题也日益凸显。中消协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网络游戏投诉18075件,同比增长约22.26%。总体来看,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有:一是网络游戏运营商诱导充值消费。如虚标道具、卡牌等中奖概率,夸大活动效果,诱导消费者充值。二是网络游戏运营商擅改游戏商品特性。如网络游戏运营商未经消费者同意,擅改游戏道具、服装、武器等的属性参数。三是未成年人充值退款难。如未成年人利用家长手机注册游戏账号进行网络充值消费,引发高额游戏充值退费纠纷。四是网络游戏运营商公告停服后续处理不当引发纠纷。如有的网络游戏运营商公告停服后,强迫玩家接受不合理补偿措施,并声称将删除玩家账号、数据等。五是网络游戏涉及多方主体,消费者遭遇维权难。网络游戏涉及网游开发者、游戏运营者、网游平台以及支付经营者等多方主体,消费者维权时易被多方轮番“踢皮球”。

2022年3月,不少消费者在中国消费者协会官方微博中留言,反映某网络游戏公司突然宣布停止服务,单方面修改协议条款,并声称将删除玩家所有数据,未消费余额只能兑换其他游戏礼包,且就在发布停止服务通知的1个月前还在开展活动吸引消费者充值等。在中消协的关注和推动下,3月30日,该网络游戏公司向中消协回函并发布公告,中止停服流程,继续提供游戏服务。

网络游戏运营商应当珍惜品牌和声誉,诚实守信、依法经营,杜绝虚假宣传、诱导充值。中消协认为,相关企业要严格落实网络游戏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和登录要求,加强网络游戏防止沉迷管理,有效保护未成年人;网络游戏停服应当依法提前公示,妥善处理消费者虚拟财产,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家长应当关注未成年子女的保护,履行相应的监护责任,对未成年子女网游时长、充值金额进行合理控制,保管好家长的手机和相关支付平台的账号和密码,防止子女冒用引发纠纷。针对网络游戏等领域的虚拟财产争议,建议立法部门加紧研究,尽快出台《虚拟财产保护法》或相关法规,加强对消费者网络虚拟财产、数据权益等的保护。

window.articleid=1204384;
微信扫描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扫码关注5G通信官方公众号,免费领取以下5G精品资料
  • 1、回复“LTBPS”免费领取《《中国联通5G终端白皮书》
  • 2、回复“ZGDX”免费领取《中国电信5GNTN技术白皮书
  • 3、回复“TXSB”免费领取《通信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工艺图解
  • 4、回复“YDSL”免费领取《中国移动算力并网白皮书
  • 5、回复“5GX3”免费领取《R1623501-g605G的系统架构1
  • 7、回复“6G31”免费领取《基于云网融合的6G关键技术白皮书
  • 8、回复“IM6G”免费领取《6G典型场景和关键能力白皮书
  • 本周热点本月热点

     

      最热通信招聘

      最新招聘信息

    最新技术文章

    最新论坛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