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脸”时代下,人脸信息数据该如何安放?

在这场利益与道德的审判里,个人的隐私安全至关重要。

人体,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库。个体生物信息,例如人脸、基因、虹膜、指纹、掌纹、声纹、步态等等,高度敏感。因为这个是伴随终生,不可更改的,一旦泄露几乎不可救济。

因不愿意使用人脸识别,浙江理工大学特聘副教授郭兵作为消费者将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告上了法庭。该案也成为国内消费者起诉商家的“人脸识别第一案”。11月3日,杭州市富阳区人民法院正式受理此案。

事实上,对于人脸信息采集、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早在2012年就已经开始投入生产和实现,2018-2019年迎来成长期。伴随着人脸采集、识别技术的深入应用,人们对于个人信息泄露的关心度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状态。

我们一边享受着出卖隐私给生活带来的便利,一边为信息泄露带来的伤害而担忧。我国人脸技术应用发展程度如何?在哪些行业领域渗透最多?国家又是如何规避人脸信息泄露安全事件的?

图个明白,为大家解答。


微信扫描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扫码关注5G通信官方公众号,免费领取以下5G精品资料
  • 2、回复“6G31”免费领取《基于云网融合的6G关键技术白皮书
  • 3、回复“IM6G”免费领取《6G典型场景和关键能力白皮书
  • 4、回复“SPN2”免费领取《中国移动SPN2.0技术白皮书
  • 5、回复“LTKJ7”免费领取《联通科技周17本白皮书合集
  • 6、回复“5g-a”免费领取《中国联通5G-A通感算融合技术白皮书
  • 7、回复“URLLC”免费领取《中国联通5GURLLC技术白皮书
  • 8、回复“LDSL”免费领取《中国移动算力网络技术白皮书
  •   最热通信招聘

      最新招聘信息

    最新技术文章

    最新论坛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