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器

计算器

百科解释

组成结构/计算器 编辑

Win7下的程序型计算器Win7下的程序型计算器

计算器一般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键盘、显示器、电源和一些可选外围设备及电子配件,通过人工或机器设备组成。低档计算器的运算器、控制器由数字逻辑电路实现简单的串行运算,其随机存储器只有一、二个单元,供累加存储用。高档计算器由微处理器和只读存储器实现各种复杂的运算程序,有较多的随机存储单元以存放输入程序和数据。键盘是计算器的输入部件,一般采用接触式或传感式。为减小计算器的尺寸,一键常常有多种功能。显示器是计算器的输出部件,有发光二极管显示器或液晶显示器等。除显示计算结果外,还常有溢出指示、错误指示等。计算器电源采用交流转换器或电池,电池可用交流转换器或太阳能转换器再充电。为节省电能,计算器都采用CMOS工艺制作的大规模集成电路(见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集成电路),并在内部装有定时不操作自动断电电路。计算器可选用的外围设备有微型打印机、盒式磁带机和磁卡机等。

从某种角度而言,广义的“计算机”是包括“电子计算器”的。电子计算器中也有集成电路,但计算器的功能简便,价格更加便宜,利于携带与稳定性好。

在过去,诸如算盘、纳皮尔骨头、数学表书籍、工程计算尺或机械加法机(adding machine)在数值计算上扮演辅助角色。计算器这词原本指的是以纸笔运行数学计算的职业人士,这样的半手动计算工作既繁重又易出错。

现代的计算器以电力为动力,且拥有从便宜、信用卡尺寸的简易设备到附打印功能的特殊计算器等多种形状与尺寸。

起源发展/计算器 编辑

原始发展

Win7下的算术型计算器Win7下的算术型计算器
计算器是最早的计算工具,例如:奇普(Quipu或khipu)是古代 印加人的一种结绳记事的方法,用来计数或者记录历史。它是由许多颜色的绳结编成的。

还有古希腊人的安提凯希拉装置,中国的算盘等。 中国古代最早采用的一种计算工具叫筹策,又被叫做算筹。这种算筹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兽骨充当材料的。约二百七十枚一束,放在布袋里可随身携带。直到今天仍在使用的珠算盘,是中国古代计算工具领域中的另一项发明,明代时的珠算盘已经与现代的珠算盘几乎相同。

近代发展

早期的计算器为纯手动式,如算盘、算筹等。算盘通常是以滑动的珠子制成。在西方,算盘在印度阿拉伯数字流行前使用了数个世纪,且在近代中国的记帐与商务上仍广泛使用。后来出现机械计算器。17世纪初,西方国家的计算工具有了较大的发展,英国数学家纳皮尔发明的"纳皮尔算筹",英国牧师奥却德发明了计圆柱型对数算尺,这种计算尺不仅能做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甚至可以计算 三角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这些计算工具不仅带动了计算器的发展,也为现代计算器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成为现代社会应用广泛的计算工具。

1642年,年仅19岁的法国伟大科学家帕斯卡(Pascaline)发明了第一部机械式计算器,在他的计算器中有一些互相联锁的齿轮,一个转过十位的齿轮会使另一个齿轮转过一位,人们可以像拨电话号码盘那样,把数字拨进去,计算结果就会出现在另一个窗口中,但是只能做加减计算。1694年, 莱布尼兹(Leibniz)在德国将其改进成可以进行乘除的计算。此后,一直要到20世纪50年代末才有电子计算器的出现。

19世纪,巴贝奇将计算工具的概念更往前推,试图创建第一个可编程式计算器,但他建造的机器太重了,因而无法操作。

20世纪,20世纪70年代开始,微处理器技术被吸纳进计算器制程,最初的微处理器是Intel于1971年为日本名为Busicom(ビジコン)的计算器公司生产的,1972年惠普推出第一款掌上科学计算器HP-35。

功能类型/计算器 编辑

根据表现形式分类

中国古老的计算器-算盘中国古老的计算器-算盘
实物计算器, 此类计算器一般是手持式计算器, 便于携带, 使用也较方便, 但一般情况下, 功能较简单, 也不太方便进行功能升级. 也有少部功能强大的图形式手持计算器, 但由于价格最贵, 在平板电脑与智能手机普及的情况下, 不建议购买最贵的多功能手持计算器.

软件形式的计算器. 此类计算器以软件存在, 能在PC电脑或者智能手机, 平板电脑上使用. 此类计算器功能多, 功能可以通过软件升级进行扩展. 随着平板与智能手机有普及, 软件形式的计算器的应用会越来越多, 最终有望取代传统的手持式计算器.

软件形式的计算一般可分为三类:常见计算器,专用计算器,综合功能计算器。

常见的计算器又有四类:

①算术型计算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