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已开启 (普通问题)
请问 红外发光二极管有没有方向问题?
提问者: wj52  提问时间: 2009-05-21    
 
  我要回答:
 

  请先 登录注册 再回答问题

更多 问题 发光二极管 相关问题
问题答案 ( 1 )

红外灯发光体是由红外发光二极管(LED)矩阵组合而成。   红外发光二极管是由红外辐射效率高的材料制成的PN结,再外加正向偏压向PN结注入电流,从而激发出红外光。光谱功率分布为中心波长830nm -- 950nm,半峰带宽约40nm左右,它是窄带分布,是普通CCD黑白摄像机可感受的光谱范围。其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完全无红暴,或仅有微弱红暴;另外,红外发光二极管还具有寿命长的特点。*)#$@&%#*K:JFD()$#本文来自移动通信网www.mscbsc.com,版权所有
j道h$#$K:JFD()本文来自移动通信网www.mscbsc.com,版权所有
  红暴为有可见红光 ,通常采用940nm~950nm波长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制成的红外灯,能达到完全无红暴;采用850nm波长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制成的红外灯,能达到有轻微红暴的效果。fads睰:JFD本文来自移动通信网www.mscbsc.com,版权所有
  常用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如SE303·PH303),其外形和发光二极管LED相似,发出红外光(近红外线约0.93μm )。管压降约1.4V ,工作电流一般小于20mA。为了适应不同的工作电压,回路中常串有限流电阻。*(我)$#K:JFD()本文来自移动通信网www.mscbsc.com,版权所有
  发射红外线去控制相应的受控装置时,其控制的距离与发射功率成正比。为了增加红外线的控制距离,红外发光二极管工作于脉冲状态,因为脉动光(调制光)的有效传送距离与脉冲的峰值电流成正比,只需尽量提高峰值Ip,就能增加红外光的发射距离。提高Ip 的方法,是减小脉冲占空比,即压缩脉冲的宽度т,一些彩电红外遥控器,其红外发光管的工作脉冲中空比约为1/4~1/3;一些电气产品红外遥控器,其占空比是1/10。减小冲占空比还可使小功率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射距离大大增加。常见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其功率分为小功率(1mW~10mW)、中功率(20mW~50mW)和大功率(50mW~100mW以上)三大类。要使红外发光二极管产生调制光,只需在驱动管上加上一定频率的脉冲电压。
  用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射红外线去控制受控装置时,受控装置中均有相应的红外光一电转换元件,如红外按收二极管,光电三极管等。实用中已有红外发射和接收配对的二极管。*)#$@K:JFD本文来自移动通信网www.mscbsc.com,版权所有
  红外线发射与接收的方式有两种,其一是直射式,其二是反射式。直射式指发光管和接收管相对安放在发射与受控物的两端,中间相距一定距离;反射式指发光管和接收管并列一起,平时接收管始终无光照,只在发光管发出的红外光遇到反射物时,接收管收到反射回来的红外线才工作。urewioK:JFD()$#_*(本文来自移动通信网www.mscbsc.com,版权所有
  双管红外发射电路,可提高发射功率,增加红外发射的作用距离。
ds也fK:JFD本文来自移动通信网www.mscbsc.com,版权所有
3东oitre4328K:JFD()$#_*(本文来自移动通信网www.mscbsc.com,版权所有

回答者: chendaji     回答时间:2009-05-23 12:32    

2        1        

中国通信人才网 | 江苏通信人才网 | 山东通信人才网 | 武汉通信人才网 | 浙江通信人才网 | 湖南通信人才网
河北中创盈和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聘:初级外场/内蒙古
需求人数:15 人 地点:包头市,通辽市,鄂尔多斯市,赤峰市,呼伦贝尔市
沈阳荣云圣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聘:工程督导实习生
需求人数:25 人 地点:安徽省,浙江省,内蒙古,辽宁省,江苏省
西安长河通讯有限责任公司 聘:诺基亚无线产品专家
需求人数:2 人 地点:海外
杭州华星创业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聘:初中级外场
需求人数:1 人 地点:龙岩市
上海科旭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聘:优化工程师
需求人数:2 人 地点:南通市
杭州东信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聘:中高级网优工程师(中兴/华为)
需求人数:2 人 地点:上海市
西安盈科思泰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聘:新疆中/高级4/5G网优工程师
需求人数:10 人 地点:吐鲁番市,哈密市,喀什市,石河子市,乌鲁木齐市
南京协之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聘:无线网络初级优化工程师
需求人数:20 人 地点:江苏省
南京华苏科技有限公司 聘:中兴核心网
需求人数:50 人 地点:江苏省,河北省,重庆市,山东省,内蒙古
安徽引途科技有限公司 聘:5G基站督导
需求人数:20 人 地点:上海市,长沙市,福州市,浙江省
热点问题
赞助商链接


联系我们 - 问通信专家 Powered by MSCBSC 移动通信网  © 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