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已开启
(普通问题)
网优中涉及到却换的参数有哪些?
• 哪位老师 有最新移动 无线-LTE网优-华为-L2题库,谢谢 2020-09-08
• 网优工程师需要掌握什么 2020-07-26
• 麻烦网优前辈指点一下,从哪方面提升自己 2020-06-16
• 移动LTE日常网优后台考核哪些KIP指标 2020-06-14
• 网优题库有吗? 2020-06-11
• 刚刚接触网优这个行业,纯粹的小白,请问各位大神我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学习? 2020-05-22
• LTE网优平台场景模板建立方法 2020-02-12
• 求一份网优案例及解决方案!!!! 2019-12-26
• 网优工程师需要掌握什么 2020-07-26
• 麻烦网优前辈指点一下,从哪方面提升自己 2020-06-16
• 移动LTE日常网优后台考核哪些KIP指标 2020-06-14
• 网优题库有吗? 2020-06-11
• 刚刚接触网优这个行业,纯粹的小白,请问各位大神我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学习? 2020-05-22
• LTE网优平台场景模板建立方法 2020-02-12
• 求一份网优案例及解决方案!!!! 2019-12-26
问题答案
( 11 )
切换参数很多啊 建议看下相应厂家的资料
回答者:
htj
回答时间:2010-12-04 00:15


是的,太多了
回答者:
大海小沙
回答时间:2010-12-04 07:59


切换过程大体分成三个部分,测量部分、判决部分、执行部分。
测量部分就是UE或者RNC根据一定的原则对相应的内容(一般是广播信道)进行测量,当发现满足一定的条件通过测量上报将测量结果上报给网络侧,从而触发切换判决过程。在测量阶段就设计到测量的内容、邻区的参数、测量报告的触发条件这三部分参数,一般咱们优化最多的就是测量报告的触发条件。对于3G系统,主要包括门限、时间要求等内容,切换判决阶段,则需要配置门限参数,通过将服务小区和邻小区的信号强度和门限比较决定是否要进行切换。当然,这里还会处于避免乒乓切换、控制切换方向、控制切换速度等考虑设置一些附加的参数,对切换判决产生影响
此外还包括邻区参数的设置和优化,并且邻区参数设置时还需要考虑邻区的优先级,从而涉及到小区个性偏移等参数。
测量部分就是UE或者RNC根据一定的原则对相应的内容(一般是广播信道)进行测量,当发现满足一定的条件通过测量上报将测量结果上报给网络侧,从而触发切换判决过程。在测量阶段就设计到测量的内容、邻区的参数、测量报告的触发条件这三部分参数,一般咱们优化最多的就是测量报告的触发条件。对于3G系统,主要包括门限、时间要求等内容,切换判决阶段,则需要配置门限参数,通过将服务小区和邻小区的信号强度和门限比较决定是否要进行切换。当然,这里还会处于避免乒乓切换、控制切换方向、控制切换速度等考虑设置一些附加的参数,对切换判决产生影响
此外还包括邻区参数的设置和优化,并且邻区参数设置时还需要考虑邻区的优先级,从而涉及到小区个性偏移等参数。
回答者:
marinelick
回答时间:2010-12-04 08:07


迟滞,CIO,触发时延time to trigger,报告范围report range,这些事切换判决里面用的。
还有3G向2G切换主要是3类事件,2G向3G切换的参数,我只记得,Qsearch-I了
还有3G向2G切换主要是3类事件,2G向3G切换的参数,我只记得,Qsearch-I了
回答者:
祝我很帅
回答时间:2010-12-04 09:39


楼主 你得闹清楚什么厂家的设备,每个厂家的设备设计的参数是不一样的。你这样的问题很难做答
回答者:
guoweipighead
回答时间:2010-12-04 10:45


切换门限电平值、小区个性偏移CIO、切换迟滞Hysteresis、切换触发时延TimetoTrig等,这些是主要的参数,经常调整的是这些,其他的一些参数,比如层三滤波因子、针对目标小区切入惩罚定时器等参数调整的比较少一些。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回答者:
hello2009
回答时间:2010-12-04 13:49


就是从门限、迟滞、时间,惩罚什么的入手,不过不同厂家切换算法有所不同。
回答者:
GZMobile
回答时间:2010-12-05 10:57


切换过程大体分成三个部分,测量部分、判决部分、执行部分。
其他的就不一定了
其他的就不一定了
回答者:
neke520
回答时间:2010-12-05 14:14


一般是Koffstp/n,khyst
回答者:
takuni
回答时间:2010-12-06 21:49


楼上高手如云,小弟是来学习的
回答者:
红老大
回答时间:2010-12-06 23:13


学习了呀,谢谢!
回答者:
love3141314
回答时间:2010-12-07 09:47


联系我们 - 问通信专家 | Powered by MSCBSC 移动通信网 © 200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