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BSC 移动通信论坛
搜索
登录注册
网络优化工程师招聘专栏 4G/LTE通信工程师最新职位列表 通信实习生/应届生招聘职位

  • 阅读:988
  • 回复:0
公安部推进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应用在银行卡和SIM卡
mao_mao
论坛副管
鎵嬫満鍙风爜宸查獙璇


 发短消息    关注Ta 

C友·铁杆勋章   管理·勤奋勋章   C友·进步勋章   管理·优秀勋章   C友·贡献勋章   “灌水之王”   纪念勋章·七周年   管理·标兵勋章   活动·积极勋章   财富勋章·财运连连   财富勋章·大富豪   财富勋章·小财主   专家·终级勋章   财富勋章·神秘富豪   C友·登录达人   纪念勋章·五周年   财富勋章·富可敌国   财富勋章·财神   财富勋章·富甲一方   财富勋章·钻石王老五   活动·第二届通信技术杯   纪念勋章·六周年   活动·摄影达人   纪念勋章·八周年   纪念勋章·九周年   纪念勋章·十周年   C友·技术大神  
积分 428896
帖子 85070
威望 5127670 个
礼品券 5423 个
专家指数 3546
注册 2009-4-24
专业方向  移动通信
回答问题数 0
回答被采纳数 0
回答采纳率 0%
 
发表于 2016-10-17 12:48:56  只看楼主 

  网络身份标识有望遏制个人信息泄露

  产业化进程亟待提速 丰富应用场景成重点

  ■IT时报记者 章蔚玮

  每个人都有身份证,在不久的将来,每个人还会有一张“网络身份标识”,互联网上的身份认证和个人隐私保护将会变得更简单、更安全。届时,每个人都会有一串可代表个人身份的“编码”,以此让个人通行于网络世界的真实身份得以“隐藏”和“保护”。

  很多人并不知道“网络身份标识”的存在,实际上由公安部推出的“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已通过国家密码管理局的安全审查,2012年开始就向公民签发,简称eID(公民网络电子身份标识)。

  网络世界的“身份标识”

  目前发生的诸多信息诈骗案件,根源就在于个人信息被泄露,成熟的地下黑客产业可以通过个人上网痕迹“勾勒”出现实生活中个人的真实状态,比如刚完成高考,或者刚当上妈妈,都能清楚了解到,然后实施有针对性的诈骗。如何能从根源上进行有效的控制?国家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给出的答案是:用网络的手段解决网络世界出现的问题。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网络应用只能以姓名、身份证号等真实且唯一的身份信息在网上进行身份认证,缺少相对应的网络身份识别和服务的公共服务。在公安部第三研究所eID事业部相关人士看来,这是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的深层原因。

  由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推出的eID技术正在填补这一块空白。这种以密码技术为基础,以智能卡芯片为载体,由公安部门审核、统一签发给公民的网络身份证件专用于在互联网上远程身份认证。有了这套专属于网络身份识别系统后,真实个人信息将通过编码被虚拟化,从而得到有效保护。比如用户把搭载了eID的银行卡放在读卡器或智能手机背面读取时,网站向“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后台请求验证用户网络身份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验证后返回给网站,结果中并不带有任何姓名、身份证号等个人隐私信息。这样既达到了实名的真实性要求,又避免了用户提交个人信息,从而达到保护个人隐私的目的。

  目前国内已经投入eID应用的智能卡芯片以银行卡为主,记者从工商银行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目前工商银行的单芯片卡有能力承载eID技术的写入,公民可前往工商银行柜台办理加载eID功能的银行卡。

  “线下通过银行柜台面签确保持证人是该身份证的真实持有者,再通过“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连接至公安人口库核实身份证信息真实有效,通过验证后后台会通过密码算法计算出一个唯一的身份代码,将eID写入银行卡芯片。”根据eID相关人士的介绍,具备eID认证的银行卡,将只含有代表个人身份的编码,而不再含有包括身份证号码等的身份信息,保护个人信息不再泄露。

  调动产业链整体积极性

  目前来看,eID认证的推行速度并不快。从eID正式宣布可向公民签发至今,在全国范围内的发卡数量为5500万,其中很大部分来自于银行卡的开通和加载,这一数字与全国人口体量相比依然只占很小的比例。

  据了解,eID作为新型公民网络身份识别技术,可由公民自愿申领。“如果把eID比作路上同行的车辆,使用eID的基础设施和应用环境就是道路,现在路没建好,光强制大家去买车,在哪里开呢?”在eID相关人士看来,eID全面普及之前,首先要不断丰富应用场景,“例如怎么使用eID在电子商务、签署电子合同、物流签收等,试点可行的话才会大范围进行推广。”

  实际困难在于,国家研发了技术,并鼓励互联网企业自主来进行对接。但不少互联网企业安全意识弱,不愿意在安全方面进行投入,这为eID的规模推广增加了难度。“我们需要不断探索eID在不同应用领域内的应用价值,这个过程非常复杂,也需要更多领域内的应用配合这样的试点。”该人士表示。

  据了解,目前在SIM卡上加载eID的技术已经开发完成,正在与运营商进行相关技术对接。一张SIM卡对应一个eID,也可从源头杜绝更多假号、空号的产生。

  在业内人士看来,只有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未来eID才能真正发挥“万能通行证”的作用。同时要有各大互联网平台的配合,eID才能取代账号和密码,成为那把握在公民自己手中的安全且唯一的钥匙。


扫码关注5G通信官方公众号,免费领取以下5G精品资料
  • 1、回复“LTBPS”免费领取《《中国联通5G终端白皮书》
  • 2、回复“ZGDX”免费领取《中国电信5G NTN技术白皮书
  • 3、回复“TXSB”免费领取《通信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工艺图解
  • 4、回复“YDSL”免费领取《中国移动算力并网白皮书
  • 5、回复“5GX3”免费领取《 R16 23501-g60 5G的系统架构1
  • 6、回复“iot6”免费领取《【8月30号登载】物联网创新技术与产业应用蓝皮书——物联网感知技术及系统应用
  • 7、回复“6G31”免费领取《基于云网融合的6G关键技术白皮书
  • 8、回复“IM6G”免费领取《6G典型场景和关键能力白皮书
  • 对本帖内容的看法? 我要点评

     
    [充值威望,立即自动到帐] [VIP贵宾权限+威望套餐] 另有大量优惠赠送活动,请光临充值中心
    充值拥有大量的威望和最高的下载权限,下载站内资料无忧

    快速回复主题    
    标题
    内容
     上传资料请点左侧【添加附件】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05-06 13:17:01
    渝ICP备11001752号  Copyright @ 2006-2016 mscbsc.com  本站统一服务邮箱:mscbsc@163.com

    Processed in 0.218885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移动通信网 - 移动通信论坛 - 通信招聘网 - Archiver